3月1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转发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郝泽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值得一提的是,郝泽军还是一名公安作家,2019年加入中国作协会员,发表诗歌380余篇、长篇小说一部。他的两部中篇小说《关进笼子》《正义没有追诉期》在2014年被《检察日报》连载。网友评论说,如今看来这小说名一语成谶,颇有反讽意味。那么这两部小说里都讲了些啥故事呢?
《正义没有追诉期》里,控申科科长让一宗“死案”沉冤得雪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查阅2014年的《检察日报》电子版发现,从2014年5月6日-5月16日期间,《检察日报》分九期连载了署名为“郝泽军”的小说《正义没有追诉期》。这篇小说讲述了控申科高科长接到一起尘封已久的案件:三十多年前,一个豆蔻年华的乡村女教师自杀了。女教师的父亲带着女儿的遗书找到了高科长。遗书中,女教师声泪俱下地揭露了校长张永强强奸她的真相。当年张永强嫁祸于人,侥幸逃过了公安机关的调查。
多年过去,面对这样一宗“死案”,高科长没有因为案情复杂且过了法律追诉期而一推了之,而是深入调查,拨开迷雾,使真相浮出水面。对此,郝泽军写下这样的手记:“时间是一条浑浊的河流,冲刷掉的不仅有美好,还有人间的罪孽。”
《关进笼子》讲述优秀看守所长如何沦为阶下囚
另外,《检察日报》还在同一年连载了郝泽军的另一篇小说《关进笼子》。小说讲述了一个优秀的看守所所长李卫兵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阶下囚的。李卫兵本是有功之臣,他为筹建看守所立下了汗马功劳,且先后32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贡献如此卓越的看守所所长为何自己反倒被关进看守所呢?
原来,这李卫兵不以为然地下令将一个违反监规的几进几出的惯犯,关进自制的铁笼里,以示惩罚。没料到,这个曾经是流浪儿的老对手,居然以死抗争,在铁笼子里自缢身亡,六名警察因此被检察机关逮捕。郝泽军写道,“老所长回顾了几十年看守生涯中,与死者在不同时期的几次交锋,折射出某些执法者特权思想的根深蒂固和公民维权意识大幅增强的历史缩影。”
曾称文学创作对自己起到了修心养性的作用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还注意到,《检察日报》还于2015年12月12日起,连载了郝泽军的小说《对门》。小说讲述了一栋六层小楼的两扇门里,住着两户风格迥异的人家。原本关系和睦的街里街坊,因命运的跌宕起伏,逐渐变得矛盾丛生。金钱的诱惑、邻里的友谊、贫富的差距,人情的冷暖,都在小小的两扇门之间上演着。这是阴差阳错之下一个峰回路转故事,故事的悲欢离合中暗藏着利与义的交锋……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文学创作与检察工作,郝泽军在2015年11月13日由内蒙古检察官文联文学理论研究会主办的首届“金秋话检察”文学创作笔会闭幕会上说道,检察工作和文学创作是相辅相成的。检察工作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舞台,成为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而文学创作能够培养检察人对生活事物细致入微的洞察力与对社会的感悟力,这种能力与检察工作相结合,将为检察工作提供支撑与帮助。更重要的是文学是灵性的,让身心沐浴于文学之间,可以深沉心中的杂质,起到修心养性的作用。
中国作家网公布的2019年中国作协会员名单里,郝泽军的名字出现在内蒙古组
发表多篇反腐时评 称贪官是一面反面的镜子
除了创作小说,郝泽军还多次在报纸上发表反腐时评。2013年10月14日《正义网-检察日报》刊发了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郝泽军的时评《对照尺子 照好镜子》。他在文中写道,要对照一把尺子,照好两面镜子,即要学会用正面的镜子找差距,激励自己;用反面的镜子汲取教训,警醒自己。“像千夫所指的贪官等,是一面反面的镜子,他们带来的教训是从热衷于‘四风’到利令智昏,迷失方向导致自毁前程。”
2015年8月9日,郝泽军在《检察日报》刊发《‘言实结合’‘规范司法’》时评,称当前检察机关存在有些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精神空虚、工作不求进取、得过且过等问题。“三严三实”为检察人员树立了做人、做事新的更高标杆,涵盖了司法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是做人准则、行为守则和司法之道,更是实现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有力保证。
网友评论其小说名《关进笼子》一语成谶
今年2月份,内蒙古司法厅公众号介绍了郝泽军最新创作的新书,名为《大河人家》。这部作品荣获第十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特别奖。评奖委员会的授奖辞称,“文本中闪耀着朴实、善良、真诚和豁达的人性底色,是一部深具家国情怀的长篇小说。”
3月19日,内蒙古纪委监委一口气公布了6名干部被查的消息,其中就包括郝泽军。对于郝泽军被查,有网友评论说,如今看来他的小说名《关进笼子》一语成谶,颇有反讽意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