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拟新增蝙蝠类等72种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中国新闻网 2021-03-03 15:00

3月3日是第八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驻广州专员办、广东省林业局主办的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广州举办。广东省林业局现场发布《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公众可在3月31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到该局。

据介绍,2001年,广东省公布实施《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广东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省野生动物的生境条件、资源状况发生了变化,原公布的名录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对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已不相适应。适时对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进行调整、公布显得尤为重要。

2020年以来,广东省林业局组织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论证,形成了《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该名录意见稿是按照濒危性、珍贵性、相似性、独特性、兼容性、关注度等6个原则,对全省陆生野生动物进行评估制定的。该名录意见稿显示,名录由原先的76个物种增加到现在148个物种,其中兽类11种、鸟类106种、爬行类16种、两栖类12种、昆虫3种,特别是增加了蝙蝠类和昆虫类,弥补了以往名录的不足。

记者注意到,印度假吸血蝠、贵州菊头蝠、大菊头蝠、彩蝠等4个蝙蝠类物种被纳入了名录意见稿。纳入名录意见稿的昆虫类物种包括鼎湖头蜓、中华怪螳、巨黾。此外,白眉棕啄木鸟、金色鸦雀、金环蛇、小云雀等物种也被纳入了名录意见稿。

在濒危性方面,专家学者重点关注在广东省分布、野外种群有灭绝危险的“极危”物种、分布区狭窄、野外种群数量稀少的“濒危”物种、野外种群数量下降明显或持续下降、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易危”物种和保护现状比较低、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风险的“近危”物种,例如长尾鸭、小麂、赤麂等,将其纳入名录意见稿。而对广东省特有的两栖爬行类,如黑石顶角蟾、封开角蟾、东莞角蟾、广东颈槽蛇、深圳后棱蛇等,考虑到这些种类为近年新发现的物种,且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及濒危程度未作评估,也将其列入保护范围。

广东地处南亚热带,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自然分布的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一直以来,广东高度重视动植物保护,在栖息地保护、规范利用、立法保护、执法检查、宣传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文/程景伟 林荫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再增8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20
全市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增至612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3
广东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共47处
中国新闻网 2023-12-30
青海湖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增至82种
新华社 2023-11-05
北京市野生动物种类增至608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6
普通雨燕纳入《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1
野生动物保护法拟增加公益诉讼制度 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行为可起诉
南方都市报 2022-12-27
野生动物保护法拟明确:不得违法放生、丢弃外来入侵物种
澎湃新闻 2022-12-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