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 | 当你的归途经过“魔鬼风区”,别担心,有他们在!
新华社 2021-02-01 13:00

狂风暴雪后,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迎风面的窗户外已被大雪堆满(1月23日摄)。“魔鬼风区”玛依塔斯位于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是当地的交通要道。这里是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暴风雪灾害区,每年8级以上大风天气多达180天,狂风裹着暴雪,能见度极低,影响车辆安全通行。

自2002年起,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担负起穿越风区的S201线等交通干线的除雪保通、抢险救援任务。穿行玛依塔斯风区的车辆行驶在经过清雪作业后的S201线上,路旁设有成排的挡雪板、防雪网(1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

每年11月初至来年四月初,工作人员在基地轮值坚守,顶风冒雪,践行“生命至上”的守护誓言。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工作人员顶风冒雪搜寻被困旅客(1月23日摄)。

对值守的人来讲,风雪就是命令,工作时间并无白天黑夜之分。有时,十级左右大风突袭,甚至都来不及封闭交通。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工作人员在巡道,为恢复交通做准备(1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

风雪天,工作人员都会例行巡道,发现紧急情况后,第一时间出动人员车辆,先将遇险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域。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工作人员在风雪中搜寻被困旅客(1月23日摄)。

待风歇雪停后,再帮忙把滑下路基或是被风雪掩埋的车辆从雪窝中拖出,最后,进行清雪作业,恢复交通。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工作人员巴图散(右)和阿里木江·达吾提在检查拖车绳(1月24日摄)。

与10多年前相比,玛依塔斯风区路段的通行条件、基地清雪作业和救援保障能力也得以大幅提升。因长时间户外清雪作业,清雪车表面结冰,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工作人员在敲除清雪车上的冰块(1月23日摄)。

根据塔城公路运输管理局统计,最近5年,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共出动机械5000余台班,清理路面积雪9900多万立方米,营救被困司乘人员5300余人次,无一例冻伤或死亡。凌晨4点11分,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工作人员曹玉亮全神贯注盯着前方路况,转运受困旅客(1月23日摄)。

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工作人员尹艳涛在铲除清雪车上的积雪(1月19日摄)。

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工作人员阿里木江·达吾提在转运被困旅客,因风声太大,他只好拿起对讲机和邻车的同事沟通(1月23日摄)。

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工作人员阿里木江·达吾提在风雪中调度救援车辆(1月22日摄)。

1月23日凌晨,一名获救的小朋友在转运车上安然入睡。

在长时间搜寻被困旅客后,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工作人员李长青回到驾驶室取暖(1月23日摄)。

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工作人员巴图散调试被困车辆,准备将其拖移到安全地带(1月24日摄)。

新疆塔城公路管理局额敏分局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1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

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工作人员即将出发巡道,巴图散(后)急忙跟着到门口叮嘱同事注意安全(1月24日摄)。

一辆货车侧滑翻倒,玉米散落一地,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工作人员在调度铲车,帮助司机收拢玉米(1月22日摄)。

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工作人员进行清雪保畅通作业(1月19日摄)。

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工作人员进行清雪作业(1月24日摄)。

摄影/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编辑/胡克青

相关阅读
图片故事|日行三万米 他们在“北极”的温度中守护旅客的温暖归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20
图片故事 | 极寒中,他们在“华夏东极”守护“光明”
新华社 2024-02-03
图片故事|秦岭深处 他们悉心守护“慢速度”
新华社 2024-01-31
图片故事 | 我在大山修老屋
新华社 2022-07-15
图片故事|有“妈妈”在 这里就是“家”
新华社 2022-07-09
图片故事 | 教书育人,他们坚守在深山
新华社 2022-05-31
图片故事|在东北乡村,他们上演现实版“放牛班的春天”
新华社 2022-05-25
图片故事|绿色 “风”景线上的“御风”青年
新华社 2022-04-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