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在田间收获小麦
记者15日从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由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组织制定的《耕地破坏鉴定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于近日以河南省地方标准的形式发布,该标准将于2020年12月11日起实施。
据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潘元庆介绍,《规范》的制定出台,标志着我国首个省级耕地破坏鉴定地方标准正式发布。
河南是农业大省。耕地是粮食的“命根子”,端稳“饭碗”,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耕地保护至关重要。
据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河南全省实际耕地面积为1.2229亿亩。2019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6695.40万吨(1339.08亿斤)。
粮食获得丰收,与近年来河南省始终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分不开。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藏粮于地”这一国家战略在河南得到有效落实。
为规范耕地破坏鉴定工作,依法惩处非法占用、破坏耕地犯罪行为,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组织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等单位依据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共同制定了该《规范》,经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审定后正式对外发布。
记者了解到,历时三年多时间编制的《规范》,科学规范了耕地破坏鉴定工作,为行政监察机关或法院依法高效打击破坏耕地行为、依法裁判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推动更大范围内资源统筹优化配置,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严守耕地红线,保证耕地保有量,河南对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
仅2019年,河南省就立案查处了17933件违法占用耕地案件。2020年上半年,河南开展黄河、铁路、高速公路“一河两路”两侧违法占地、违法建筑清查整治专项行动,整治违法占用耕地面积1.94万亩。
文/记者 韩章云
编辑/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