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到5月26日,由外交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联合国协会指导,外交学院主办,吴建民公益基金会协办的“青年携手•大道同行”2019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Beijing International Model United Nations)在北京举行。在为期四天的会期中,来自中国内地、澳门地区、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大学和高中、700余位学生“代表”不同国家,模拟联合国议事规则,围绕全球治理热点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青年方案。
现场:
23个国家代表“唇枪舌战”直击全球热点
“既然各国一致认为目前传统医学的资源整合和保护程度远远欠缺,并一致达成共识认为有必要发展、整合并完善传统医学遗产数据库,我们国家提出对于数据库建立的大致构想”,在“世界卫生组织委员会”的讨论现场,“法国代表”提出了这样的“主动议”。“其他国家有无附议?”,在“法国代表”陈述完具体措施后,坐在讲台前边的“主席”向其他国家代表提问。接下来,在经过韩国、英国、中国等国家“代表”一番激烈的“唇枪舌战”之后,便迎来了投票环节。
在今年的会期中,700余名青年学生以不同国家代表的身份,讨论包括全球卫生保健、世界贸易、妇女权益、海洋污染,东非局势等在内的多项议题,紧贴当下热点展开讨论,在主席团的主持下,阐述观点,为所扮演国家的国家利益进行辩论、磋商、游说与合作,并通过决议草案、投票表决等形式达成会议成果,推进国际问题的解决。
会议现场,各位“外交官”利用自己的外交技巧与个人魅力在各个会场中纵横捭阖,令人印象深刻。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及各国利益间的矛盾冲突等,他们积极磋商、求同存异,为解决一系列棘手的国际问题而努力。他们通过演讲来阐述观点,为了“国家利益”辩论、磋商、游说;他们与友好的国家沟通协作,拉进自己的“阵营”;他们通过写作决议草案和投票表决来推进国际问题的解决。在模拟联合国,青年学生们通过亲身经历熟悉联合国等多边议事机构的运作方式、基础国际关系与外交知识,并了解世界发生的大事对他们未来的影响,了解自身在未来可以发挥的作用。
讲述:
设置议题、撰写背景论文、确定议事
规则与联合国大会“无缝对接”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这个“联合国大会”是模拟的,但从筹备、到组织、再到实践,都与真正的联合国大会进行了“无缝对接”。
据此届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主席唐杰介绍,从去年11月18日起,组委会便正式开始了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学术等各项筹备工作,筹备周期长达187天,122名组委会成员在台前幕后不断辛勤工作,并在12月31日正式发布了第一轮通告,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中,他们不断头脑风暴,深入研究当下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提出了二十余种委员会配置方案。又经过与联合国及多边外交学者多次研讨,最终确定下来了13个委员会,议题新颖,覆盖全部17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且每个委员会均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北京议事规则》的四个方向,保证辩论和产出的高效性。
但这还不是最难的,为了让各国“代表”对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完善的准备,大会主席团需要撰写各委员会议题的《背景文件》,“这就是我们和真实的联合国大会不同的地方”,世界卫生组织委员会主席陈铭仑告诉北青报记者,除了负责在大会召开时的主持工作,大会召开前的筹备工作他们也要克难攻坚,通过撰写《背景文件》论文,为代表们提供尽可能全面的背景资料。从一开始的提纲、调研、撰写到后来的三轮的修改、反馈和校对,最终发布的《背景文件》达到了核心期刊发表要求,原创率均高达90%以上。
“为了能够在会场内获得更多支持,我在会前就已经开始和其他国家代表磋商了,每次的电话磋商几乎都在一小时左右。”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大一生樊镛此次被分到了危机联动委员会,代表埃塞俄比亚发言,他认为,在磋商时,要首先分析国际形势,之后再根据对方国家的形势提出对对方国家关心的问题的看法,在不触及本国核心立场的情况下就有希望与对方国家达成共识。作为樊镛的“敌对方”,代表厄立特里亚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明智则搜集了所有1998-2000年局势的相关文件,文件容量达120M,会前撰写了近20分能够在会议上直接用上的文件,力图做到“有备而无患”。
世界卫生组织委员会“俄罗斯代表”、外交学院学生白玉杰今年虽然是第三次参会,但涉及到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还是第一次接触。刚开始准备时,她只能盲目通过一些关键词去寻找资料,随着逐渐熟悉,她开始有针对性地了解相关国际组织以及各个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相关行动,比如她所代表的俄罗斯就在全民免费医疗方面给很多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观点:
给青年一个舞台 还世界一个精彩
今年,是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举办的第14年。1995年,外交学院首次将模拟联合国活动引入中国。经过多年创新与发展,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知名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之一。今年,大会继续使用由外交学院模拟联合国协会首创的《北京议事规则》,设立13个委员会,分别以中文、英文、法文、西文为工作语言,议题切合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鼓励青年代表以新一代多维度视野探讨全球发展问题,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道路贡献青年思路。
“联合国是支持和践行多边主义的最重要平台,中国一直以来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希望中国青年能够代代接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部部长助理张军在开幕致辞中说到。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贺信中也提到,“实现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全球各行各业的人们共同合作,妇女和青年的声音极为重要。”
近年来,在模拟联合国的舞台上,无数青年开始向往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工作,无数青年投身到外交事业及和平发展事业当中,无数“模拟外交官”最终走到了真实的外交舞台,成为了优秀的外交官。为了让各国“代表”拥有更真切的参会体验,主办方还将邀请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吴红波大使进行嘉宾高端论坛讲座,并为大会中表现优异的代表颁发“吴建民大使”奖,带领青年学子由模拟走向实践,了解联合国各国际组织运作情况,切实体会多边外交舞台魅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婧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