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做B超能达到做CT的效果 国内首个三维断层超声设备即将面市
武汉晚报 2024-04-25 12:36

不远的将来,做B超就能实现做CT的效果,让患者减少检查中受到的辐射,降低就医成本。24日,记者了解到,国内首个三维断层超声大型设备的成果转化进入实质阶段,设备列入湖北省二类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最快将于今年下半年面市。

超声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获得海外专利授权

近日,在位于光谷的维视医学影像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维视医学)内,记者看到,与传统B超手持式的接触设备不同,这台B超设备采用圆环形的探头,试验者将手臂伸入环中,电脑屏幕上很快出现了血管、神经、骨头的实时图像。这是传统B超无法完成的工作,图像更像是CT成像的透视图。

“做B超”和“做CT”是医学上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各有优势。有些检查部位如骨科不适合用B超,对于头部、肺部或骨骼系统疾病,优先使用CT检查,但CT有一定的辐射性,检查成本更高。

记者了解到,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丁明跃、尉迟明教授团队,自2010年以来一直从事超声断层成像技术研究,历经10余年研发取得突破,相关技术成果在国内申请了发明专利,还申请了PCT国际专利,获得美国专利授权。

2017年、2021年,科技成果分两次转让给武汉的维视医学影像有限公司,丁明跃出任该企业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技术交易所医疗技术转化中心(湖北)总经理陈卫东介绍,该成果是超声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这意味着今后在CT检查的领域能实现用B超检查。他解释说,传统超声检查利用反射波成像,该成果致力于断层成像,属于透射波成像。相关研究在国际上也属于前沿领域,今后有望带来整个产业链的改变。

据了解,超声断层成像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革命性新技术。它颠覆了传统超声的成像概念,通过环形探头采集全散射信号,可以重建高质量、高分辨率的三维解剖图像,打破了超声难以在骨科应用的禁区,开创了新式超声时代。

检查快、无辐射,“B超”新设备完成临床试验

目前,“维视医学”已将转化成果应用在乳腺、肌肉骨骼检查领域,其中推出的乳腺超声断层成像系统设备为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肌骨超声断层成像系统设备为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乳腺超声断层成像系统设备,已经在武汉同济医院和湖北省肿瘤医院完成临床病例440例。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丁明跃教授介绍,该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成像检查快、无辐射,经济实惠、结果精准,尤其对于早期乳腺癌筛查具有独特优势。

对于肌骨超声断层成像系统,丁明跃表示,该系统能解决传统超声无法显示肌骨断层图像的问题,与用CT和核磁共振检查肌骨不同,这套设备使用简单方便、无辐射,5分钟就可完成检查,能够清晰地看到肌肉骨骼的神经和血管。

记者了解到,肌骨超声断层成像系统已经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应用,该院完成了世界首例在该系统设备导引下的神经受损患者的手术。“这一项技术临床应用于针灸,可以清晰地看到银针插在神经的具体位置。”丁明跃说。

“维视医学”产品研发负责人宋俊杰介绍,企业正在开发将超声断层成像系统用于颅脑领域的设备,下一步能够为颅脑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科技成果转化获4000万元投资,预计投产后年销售过亿元

超声断层成像创新项目于2020年底参加湖北省医学转化大赛,截至目前,中国技术交易所医疗技术转化中心(湖北)联合入驻投资机构,总计对该项目投资4000万元。

宋俊杰介绍,乳腺超声断层成像系统设备已经列入湖北省二类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这意味着,该设备进入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绿色通道,最快今年下半年就可获批进入市场。

此项创新成果荣获2023年科创中心·湖北科技经济融合优秀项目一等奖。陈卫东表示,乳腺三维超声断层成像系统设备目前已进入预生产阶段,投入生产后预计年销售额不低于1.5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武汉市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3年,全市开展专利转让10123次。

文/刘睿彻 董黎路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检查时间减半 诊断结果更准 全国首台数字化全环SPECT/CT协和上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6
让肺部磁共振成像从“不可看”到“看得清”
科技日报 2024-03-19
才拍的CT换家医院就不认了?检验结果互认有哪些堵点?
法治日报 2023-12-01
GE医疗携近三十款无界创新成果亮相第六届进博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5
GE医疗亮出高端医械“北京智造”硬实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