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稳外资再发力为中国高水平开放提质增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0 16:54

3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并强调,外商投资是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行动方案》提出的5方面24条措施,细读起来都是干货。如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如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外资项目清单,清理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和政策措施;再如推动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航空枢纽的国际航班数量加快恢复,积极推进高标准经贸协议谈判及实施等。

中国高度重视“三外”(外商、外资、外贸)。政府层面,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分管“三外”的党政官员和主管“三外”的管理部门,也出台了招商引资的各种政策,形成了系统性的“三外”法律体系和制度规范,也将“三外”纳入政绩考核机制。正因为如此,过去十几年来中国都是外商创业致富的热土,也是外资流入的重要市场。当然,中国的开放也形成了多维度全方位的共赢--既给全球外商外资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也使中国成长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也让中国成为全球经济最大贡献国。

近年来,制造业回流、投资限制以及供应链、产业链孤立主义盛行,某些大国针对的目标也是中国。在对华“去风险”的政治操作下,跨国企业其中的美欧等外资迫于政治压力,不得不离开中国或减少对华投资。近两年美欧等经济体为了抑制通胀开启加息通道,而且加息幅度很大,全球资本基于趋利选择,加速留下美欧等国,中国也难免出现资本外流。

有些舆论和分析认为,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不容从前,也担忧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未来前景不那么乐观。更有分析认为,墨西哥、东南亚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国家,将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外资主要流向地。关键是,还有很多将中国吸引外资的波动归咎于中国对外资准入涉限太多,将外资流出和中国经济下行联系起来,忽略了外部因素对外资进入中国设置的障碍。

《行动方案》表明,中国在外商投资准入方面更加开放,突出表现在负面清单越来越短,正面清单越来越长,而且在外商投资准入方面限制越来越少。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某些制造业堪称大国重器,属于攸关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人们注意到,本次《行动方案》强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等于让外商投资准入到中国最核心的产业中。相比很多国家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动辄限制外商投资本国相关产业,或尽显本国资本投资其他国家核心产业,中国的外商投资准入政策更开放。

《行动方案》的另一亮点在于全面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长期以来,招商引资优惠措施,是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优势。不过,早期的很多优惠措施,也呈现碎片化、功利性特点,甚至带来不同区域的恶性竞争。而且,有些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招商引资政策,对其他所有制市场主体也不公平。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和规则经济,核心是公平竞争。《行动方案》明确了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如及时处理经营主体反映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资质许可、标准制定、享受补贴等方面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歧视行为,对责任主体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加快制定出台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内外资企业生产的符合标准的产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等。

除了投资准入,《行动方案》还提出,将为外商办理来华签证提供便利,对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其随行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签证入境有效期放宽至2年。推动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航空枢纽的国际航班数量加快恢复。这也从内外两个方面,为外商进出中国打开了便捷双通道。外商进出中国更方便,对外投资也更加畅通。资本是流动的,外商是有感情的,《行动方案》表明,中国吸引外商投资,不仅让外资有利可图,对外商也充满人情味。

中国有良好的产供链基础,也有吃苦耐劳的劳动者,更有完善的法治环境和与时俱进的政策优势,开放的中国让投资者放心,自信的中国也给外商投资更好的发展前景。

文/宇文

图源/视觉中国

相关阅读
中西部吸引外资大有可为
经济日报 2024-04-27
切实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详解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24条措施
新华社 2024-03-21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
新华社 2024-03-19
国办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
新华社 2024-03-19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 为市场主体发展赋能
光明日报 2024-03-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