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中消协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 警惕“网络购物退货退款”骗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0 07:53

当前正值“双十一”消费季,不少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物,但有不法分子以平台退货退款名义实施诈骗活动。针对以“网络购物退货退款”为名的骗局,中消协近日发出消费提示。

中消协表示,在网络购物退货退款中,一些不法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消费者的购物信息,谎称是电商或物流客服,利用“商品有质量问题”“快递丢失”“会员充值出现问题”等话术谎称进行超额赔付,激发受害人的“趋利避险”心理,然后再诱导消费者离开官方平台,下载虚假App或加入微信群进行赔付,从而进一步套取消费者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最后将消费者的钱款转走。

也有不法分子以“激活退款通道”“缴纳退款保证金”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称会将钱连同赔偿一并返还给受害人,当受害人将钱转至不法分子提供的账户之后,又会以其他借口诱导受害人继续进行转账,连续诈骗。

中消协提示消费者,在退货退款时,要了解购物平台流程。正规网购平台的退款、赔付款都是从顾客支付账户原路返回,没有所谓的“退款链接”,也无需下载其他App,要求另行下载App或扫码入群等大概率是骗子。如果快递丢失,物流公司一般会将等额货款赔给卖家(寄件人),再由卖家重新发货,不会主动联系收件人进行退款,更不可能提供“退款链接”。凡是接到自称“商家”或“客服”的电话,声称商品需要退款或重新付款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流程办理,并第一时间登录官方平台核实真伪。消费者可通过“中消协帮您查”小程序查询家电、钟表、家装服务商的联系方式。

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还应当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退货退款诈骗多是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来实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扫描陌生二维码,不下载陌生软件,不加入陌生群聊,尤其是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账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预防网络诈骗。消费者可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功能,帮助识别并预警可疑来电、短信、诈骗App。

此外,消费者还要警惕涉卡转账。网络诈骗的最后一步大都是诱骗受害人转账。因此,不管什么理由,如果出现提供银行卡账号、密码、转账、汇款等要求时,应高度警惕,立即停止。

北京青年报记者还了解到,11月6日至11月16日,在寄往北京、天津、河北的部分快递面单上,会出现“京津冀消费维权联盟提醒您:商品先验后收,好评返利慎选,保留凭证维权”的消费安全警示语。

京津冀消协组织表示,在“双十一”购物活动快递使用量最密集的阶段,组织联合菜鸟公司,在京津冀地区申通、圆通、中通、韵达、极兔、德邦六家快递公司的部分快递面单上,加印京津冀消费维权联盟消费提示内容,随包裹发送至京津冀消费者手中,预计包裹发送量约1亿件。据悉,这是京津冀消协组织继今年3·15在部分快递面单加注谨慎扫码警示语活动后,再次借助快递面单这一载体开展的一次消费教育、警示活动。

近年来,“好评返现”现象屡见不鲜,有过网购或者外卖经历的人都不陌生,打开包裹经常能看到一张好评返现金卡,商家目的很明确:“亲,给个好评。”

京津冀消协组织表示,商品评价的透明和公信力,是构建良好网购消费环境的重要体现。以返利引导消费者快速作出好评,难以保证评价客观、真实,后续消费者无法获得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这扰乱了平台评价机制,涉嫌虚假宣传,构成不正当竞争,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同时,近年来,各类扫码获利所引发的投诉不断增加,众多活动在扫码后需要填写真实身份、手机号码等信息,消费者个人信息不知不觉落入不法商贩手中,这给后续工作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青诉 | 中消协一季度投诉热点 老年网络消费、黄金销售、宠物套路排前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9
青诉 | 中消协发布五一消费提示:发生消费纠纷注意保留证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5
中消协发布五一消费提示:四大消费领域要留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5
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示—— 警惕“退货”“退款”新骗局
经济日报 2023-11-11
“双十一”将至,教你避坑六大购物骗局
广州日报 2023-11-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