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半两财经 | 世界奶业大会上 细数中国奶业未来趋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7 14:47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在不久的将来,你喝下的一杯牛奶可能是由我国自育种、培育的奶牛产出;由牧场产出、工厂加工、物流运输,全程数智化无需人工“0碳”产品;甚至是一杯针对你个人体质自动加强了某种营养的牛奶。8月7日,世界奶业大会落下帷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在这三天的大会中,中国奶业向世界展示了产业升级、数智化、可持续发展的实力。而在大会期间,国内外头部乳企、行业协会、机构和学者们在观点碰撞中,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奶业的发展趋势也日渐明确。

现状:

奶产量全球第四 但国际竞争力还待加强

“总体上看,中国奶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必须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张天佐表示,奶业是现代农业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2022年中国奶的产量首次突破四千万吨,居全球第四位,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2%。

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国奶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国际竞争力还不强,国际竞争力还不足;产业链、利益链连接不紧密,奶业养殖和乳品加工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脱节的问题,传统企业与奶农的利益连接还不够紧密,去年上半年以来,奶源又出现阶段性过剩、以及奶牛养殖场陷入困境;乳制品消费结构不合理,我国乳制品消费呈现“液态奶多,干乳制品少”“液态奶常温奶多,巴氏杀菌奶少”的“两多两少”特征。

北青报记者也注意到,深处产业之中的企业、学者以及机构们,也早已面对这些问题,开始了中国奶业新发展的转型和探索。本届大会上也透露出不少中国奶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趋势一:

5G时代算力加持下的“一杯奶” 未来会是什么样?

“数字化重新定义了奶业制造。它并不只是关于技术的变革,更是关于思维方式、组织结构、业务模式等全方位的转变。中国奶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数字化转型。”伊利集团高级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奶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正处在智能制造的新风口,推动奶业数智化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

数字化和新技术贯穿了奶业横跨的一二三产业,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这些技术的加持下,未来有可能喝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牛奶。

蒙牛在本次世界奶业大会上披露了“全生命营养奶+精准营养”创新规划。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这一规划中,蒙牛计划基于最新的营养科学认知,充分融合牛奶、羊奶等不同奶源的优质营养成分,实现多种不同来源优质营养成分的搭配。此外,未来的牛奶还会根据如心血管、肠道、骨骼等具体需求进行营养强化。甚至,未来的牛奶还有望实现个性化营养定制——通过多维精准评估个体健康状况和营养需求,借助个性化评价算法系统生成个性化营养配方,并实现功效成分的自动化添加,最终生产出定制化的生命营养奶,以满足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营养健康需求。

这听上去虽然很“科幻”,但并不是空想。据本次世界奶业大会的举办地——内蒙古自治区方面介绍,内蒙古是全国唯一的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八大国家算力网络枢纽节点之一,十大国家数据中心的集群之一。依托强大的绿色算力,加快5G新基建的布局,强化数字赋能,大力推进产业的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奶业数智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本次世界奶业大会上,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也宣布起用。该中心将积极推动全球奶业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创新助力产业链韧性的提升。

趋势二:

种业自强 多家致力于解决种源技术攻关

“种业就是‘芯片’,而且这个’芯片’关乎到14亿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北青报记者从世界奶业大会多个分论坛了解到,奶牛良种繁育问题制约着奶业的发展,种业无疑是奶业整个产业提升的关键点。

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在谈到对于如何推动种业振兴这一问题时表示,重点要在四个方面发力:强化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建设;举全行业之力自主培育优秀种公牛;重点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种业企业;着力提升饲草种子制种繁种能力。

而国内的乳企也已经行动起来。伊利在全球建设了三座奶牛核心育种场,在内蒙古建设了全国规模最大、遗传品质最高、技术集成要素最全的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与胚胎工程中心,并携手国家乳业创新中心建立了胚胎工程实验室,共同攻坚高产、高性能奶牛繁育项目。此外,伊利还启动“良种奶牛品质升级工程”,实施奖励补贴政策,累计发放奖励补贴1.5亿元,推广应用优质性控冻精,服务牧场繁育良种奶牛母犊300多万头,为奶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大力推动奶牛育种体系建设和高品质的奶牛种公牛的培育,面向未来整个产业发展和奶业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将重点攻关奶牛抗病能力的提升和抗热应激性能奶牛的培养。”赛科星研究院院长李喜和说。该机构是国内育种公司赛克星的全资研发机构。赛科星目前拥有2座种公牛站,近年来,累计培育优秀种公牛380余头,性控冻精生产能力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该机构全力争取国家重要奶牛种源繁育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致力于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的攻关,实现种源自强。

此外,蒙牛集团、首农畜牧、现代牧业、蒙元种业在本届大会上共同启动了《中国百万奶牛基因改良计划项目》。“百万奶牛基因改良计划”主要围绕“核心育种群建立、自主种牛培育、种牛自主评价体系、良种奶牛种质提升”四个方面,将重点突破奶牛单产水平、健康长寿性、群体整齐度等三大指标的提升。

趋势三:

新技术加持 产业发展与碳中和共进

“我们是应该相信埃隆•马斯克,寄希望于移民火星,还是从现在开始行动,去守护我们唯一的蓝色星球?”蒙牛集团执行总裁李鹏程表示,未来要想实现“人均一片绿洲”的畅想,从每个人自身做起的可持续发展是唯一的答案。

奶业的产业链横跨一、二、三产业。要想实现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难度不言而喻,在全球范围内,奶业做好“碳中和”成为发展中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早在数年前,国内外多家乳业巨头就已经开始着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革新。如何在提升产能的同时,做到“碳中和”成了各家努力的方向。而在这个过程中,新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成了最大的助力。

“我们电动奶罐车能在不同的环境当中运行,它是完全电动化的,能够真正为我们带来很高的减碳方面的益处。它最重要的主机部分来自于中国。新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很有效的方式来降低牧场当中的碳排放。”恒天然董事会主席Peter McBride表示,恒天然乳制品是世界上碳足迹最低的乳制品之一。恒天然支持“乳业净零之路”倡议,立志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并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投资10亿新西兰元用于可持续发展计划。

雀巢方面表示,在大中华区,雀巢利用数字化生产运营工具优化能源与流程管理以降低能源消耗。使用可再生电力或生物质能源来替代现有的部分能源。去年,雀巢在徐福记和青岛工厂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并与先正达集团中国及拜耳作物科学(中国)开展了再生农业战略合作。雀巢承诺到2025年实现95%以上的包装为可回收再生设计包装,并减少三分之一的原生塑料使用。到2025年,雀巢将减排20%,到2030年将减排50%。

“我们这家奶粉工厂通过智能制造技术后,综合设备利用率有了明显的提升。最重要的是碳排放能源消耗下降37%。”伊利集团数字化科技中心总经理尚直虎表示。伊利正在应用5G技术,运用边缘计算,应用各种智能设备,利用大数据技术,持续不断地升级70多家工厂价值创造能力,提升每个工厂价值创造的同时,降低每个工厂能源消耗。此外,伊利也正在推进算法模型在各个液态奶事业部落地。基于数据的测算,这样一个模型落地每年能够减少碳排放2.8×10的6次方公斤数。用数据和算法来持续不断地降低工厂能源消耗,同时提升产品品质。

而2022年,蒙牛在上游牧场减碳18万吨,规模化牧场100%开展粪肥还田、“牧光互补”绿电自用。蒙牛还首创的沙漠有机牧场,实现了种养结合、粪污还田、有机循环。截至目前,蒙牛集团合作牧场已全部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旗下中国圣牧实现100%粪污无害化还田。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伊利亮相首届链博会 携手全链引领奶业可持续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30
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举办 发起“全球乳业净零”四大倡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6
世界奶业大会观摩地 打造全球奶业的“中国样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6
世界奶业大会开幕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宣布启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5
蒙牛构建沙漠绿色产业链 坚持生态优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