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去年安徽GDP总量超上海,闽赣湘陇增速领跑
南方都市报 2023-02-09 08:04

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周,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发布重磅文件,抢开局,拼经济。去年全国经济顶住压力,GDP突破120万亿元,达到1210207亿元,同比增长3%。

近日,31省份陆续公布了去年的经济运行情况。经济格局有哪些变化?哪些省份实现了赶超?今年又设定了怎样的增长目标?

13省份GDP超4万亿元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经济总量方面,共有13省份GDP超4万亿元,广东以12.9万亿元,稳居第一;江苏12.2万亿元,较去年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且省内13市的GDP均超过4000亿元;山东为8.7万亿元,是前三强中唯一跑赢全国增速的省份。浙江(7.7万亿)、河南(6.1万亿)、四川(5.6万亿)分列其后。福建也突破5万亿元大关,在前三季度领先湖北,但湖北(5.3万亿)在最后实现反超,以600亿元的优势守住全国第七的位置。湖南(4.8万亿)排名第九。安徽自去年一季度以来超越上海,最后也以392亿元的优势,跻身前十。

16省份经济增速超过3%

经济增速方面,共有16省份超过全国3%的增速,其中,福建和江西以4.7%并列第一,湖南和甘肃以4.5%并列第三。中西部和能源大省增速亮眼,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云南、湖北的增速均在4%以上。去年受疫情严重影响的上海(-0.2%)和吉林(-1.9%)是仅有的两个负增长的省份;北京为0.7%,天津1%。此前的“增速明星”及热门旅游目的地海南为0.2%,贵州、西藏也仅有1%左右的增速。

大疫过后,展望今年经济形势,31个省区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各自经济增长目标定为4%-9.5%之间,海南提出了9.5%左右的目标,西藏是8%左右,新疆和江西为7%左右。前十经济大省为5%-6.5%之间。

四大亮点

广东:GDP连续34年全国居首 面对竞争要“再造一个新广东”

去年,广东GDP同比增长1.9%。今年1月18日,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及,作为人口大省、开放大省,去年广东是全国疫情防控压力最大的省份。“受多重因素冲击影响,经济发展遇到多年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为此,广东强化经济大省勇挑大梁责任,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自2021年首次突破12万亿元后,2022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129118.58亿元,距离13万亿元仅一步之遥,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33万亿元。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2022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值在前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正增长0.5%,达8.31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9.8%,规模连续37年稳居全国第一。

展望今年,广东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3%的预期目标。

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

“广东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任务又很重,不可能继续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对这个问题,全省都要有清醒的认识。从外部看,我们现在又面临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这个时候,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1月28日,新春的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的讲话给出了答案。

这是近年来广东规模最大的会议,主会场约1000人,500多家企业,分会场达2.5万人,会上21个地级市发言表态,立下军令状,基本上都把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以上,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黄坤明在讲话中表示,改革开放是广东最鲜明特征,高质量发展是广东最光明前途。“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这一重要动力源,发挥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作用,扎扎实实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浙江:去年出口对全国的增长贡献率居首

要以超常规力度和措施抓好重大外资项目招引

近期各地的“新春第一会”吹响了新年“拼经济”的号角,聚焦高质量发展、扩大内需、优化营商环境、紧盯重特大项目等作出部署安排。在去年下半年以来,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等地组团出国“抢订单”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破解危机之道,也是增强信心之旅。有浙江学者对南都记者表示,这是当时干部在符合防疫要求下一种较为灵活和务实的做法。

2022年浙江GDP为77715亿元,增速3.1%。其中,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达4.6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规模居全国第3位,对全国的增长贡献率排名第二,出口的贡献率居全国首位。2023年1月18日,浙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GDP的增长目标为5%以上,重点抓好12项工作,其中包括千方百计推动外贸平稳增长,精心组织千团万企“走出去”拓市场抢订单,确保出口占全国份额保持在14.5%左右。强化外资招引服务,以超常规力度和措施抓好重大外资项目招引工作,力争实际使用外资突破200亿美元、制造业使用外资占比27%以上等。

10天后的“新春第一会”上,围绕创新、改革、开放,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提出了三项工程,即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

何为“地瓜经济”?“浙江宣传”的文章介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地瓜理论”,讲的是: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地瓜的生长如此,一个省份的成长亦如此。对于一直打开放牌、走开放路成长起来的浙江来说,重温“地瓜理论”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什么叫“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如何才能在新的时代浪潮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把开放进行到底。

安徽反超上海,跻身全国GDP前十

经济第一市负增长,今年推出32条政策扩需求促发展

在31个省份中,上海和吉林是仅有的两个经济负增长的省份。

上海统计局介绍,2022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开局、深度回落、快速反弹、持续恢复”V字形反转态势,GDP一季度同比增长3.1%,受二季度疫情严重影响,上半年GDP同比下降5.7%;但随着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前三季度GDP同比降幅收窄至1.4%,全年降幅进一步收窄至0.2%。2022年经济总量为44652.80亿元,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在31省份中则排名第11,次于安徽。安徽延续着一季度以来的反超态势,全年GDP为45045亿元,跻身全国前十。

另一个GDP超4万亿的城市为北京。在31省份中紧随河北,排名第13。2022年北京GDP为41610.9亿元,增速0.7%。其中,工业受高基数影响呈现降势,北京统计局指出,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6.7%,剔除新冠疫苗生产因素,增长2.5%。此外,部分高端或新兴领域产品生产较好,如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组比上年分别增长1.9倍、45.6%。

近日、上海、北京都出台了重磅文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聚焦以更大力度助力企业发展,以更实举措扩大需求强化供给,以更高水平夯实支撑保障三方面,推出十项行动32条政策措施。包括“真金白银”实施助企纾困,全面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如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六税两费”、减半收取非居民用户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等。在扩消费方面,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对个人消费者今年6月底前置换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万元财政补贴,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给予支付额10%、最高1000元一次性补贴等。

促消费方面,北京市将清理隐性壁垒与恢复扩大消费有机结合,清理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合理限制。印发《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51项改革任务,聚焦餐饮、连锁超市和便利店、大型商场、电商零售、新能源车、民宿、文化演出、新消费品牌孵化8个重点领域,打通痛点堵点。其中提出“在重点商圈组织开展外摆试点”引起广泛关注。北京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推进外摆试点主要是满足群众休闲消费、品质消费的需要,不是“地摊儿”。根据1月30日发布的方案,北京将加快规范商圈广告、外摆、展示、促销等事项办理流程和标准。

福建江西去年增速领跑全国

能源大省财政收入大涨,提出“煤不能挖出就拉走”

在经济增速方面,去年以来,总体来说,中西部和能源大省表现亮眼。福建是前十经济大省中增速最快的东部省份,福建和江西以4.7%的并列第一,中部经济大省湖南为4.5%,与西部的甘肃一样并列第三。山西为4.4%,陕西4.3%,内蒙古4.2%。

受益于能源需求扩大和价格上涨,2022山西GDP突破2.5万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53.9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占比78.1%的税收收入增长28.7%。与此同时,去年山西扎实推进能源增产保供任务,全省煤、电、气产量均创历史新高。

另一能源大省内蒙古的GDP增速在全国排名达到了2012年以来最高位次,经济总量连续两年突破2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居全国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6%、居全国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2%、居全国第二。

针对工业增速一直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志峰解释,能源工业贡献突出。煤炭行业增长8.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1.1%。从能源产品产量来看,规模以上原煤产量全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占全国的26.1%,居全国第2位;发电量占全国的7.7%,居全国首位;液化天然气产量占全国的27.4%,居全国首位。

此外,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方面,内蒙古始终保持强劲势头,居全国第一。潘志峰介绍,是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明显和工业投资支撑有力。此外,产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区新能源产业投资增速连续7个月保持在60%以上,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4.5%。其中,风力发电投资和太阳能发电投资分别增长71.1%和227.5%,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28.8%。

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6%左右。她指出,“三驾马车”中,内蒙古消费弱、出口小,最现实的选择就是靠投资带增量、优结构,要不遗余力抓项目。同时,全力以赴抓招商,精准发力抓消费。

“能源产业是我区起家的产业,更是当家的产业,只应做大做强、不能做小做丢。全力推动传统能源和煤基产业老树发新芽。”王莉霞特别指出,要加快推进能源经济多元化、低碳化、高端化。“我区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1/4、全球的1/8,如果只是一味地在产量上做文章、不在产业上做文章,不把产业链拉长、转化率提高,就不可能改变简单‘挖煤卖煤’的局面,煤炭、油气这些地下宝藏不能挖出来就拉走,一定要在内蒙古大地上转化增值。”

文/陈秋圆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31省份一季度GDP:16地增速超全国,吉林领跑
中新经纬 2024-05-07
中部六省GDP出炉:湖北与河南差距缩小,安徽增速最快
澎湃新闻 2023-07-31
15省份上半年GDP出炉:9省增速高于全国,上海增长9.7%领跑
澎湃新闻 2023-07-20
31省份一季度GDP出炉:23地经济增速跑赢全国 广东一季度首破3万亿
南方都市报 2023-05-08
一季度23个省份GDP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
央视新闻 2023-05-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