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制造业蓝领投递简历数量是服务业3倍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7 17:15

12月27日,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2022)》,依托快手平台蓝领群体调研问卷与社会调研,通过实证数据与案例分析了蓝领群体的就业现状及特征。报告显示,用工企业蓝领劳动者岗位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动趋势,在2月和7月会迎来用工高峰期。求职群体主要来源于人口大省、用工集中省份和人口流出省份,意愿工作省份主要为东部地区和沿海用工大省。受数字技术发展影响,短视频招聘的比例增幅达12.4%,直播招聘成蓝领招聘新途径。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下,中国蓝领用工企业对高技能蓝领劳动者需求不断提升。

蓝领群体正在经历代际转换,月均收入水平集中于5000至8000元

作为我国就业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蓝领劳动者群体是指第二、三产业的产业工人。从规模和结构看,2021年我国蓝领劳动者群体规模达4亿人以上,占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的69.4%,在我国7.47亿就业人口中占比超过53%。

通过调研数据发现,蓝领群体主要聚集于第二产业。40岁以上蓝领劳动者占比接近50%,平均年龄超过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就业质量方面,大部分蓝领劳动者的月均收入水平集中于5000-8000元,超六成蓝领劳动者接受过以在岗操作实践/实习为主的培训。

根据报告,当前我国蓝领群体正在经历代际转换,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生代蓝领群体“接棒”成为蓝领劳动力市场主力军。

新生代蓝领群体的就业动机由过去的谋生存变成了求发展,他们不仅看重工资收入,也越来越看重工作的稳定性、安全性、未来发展等。相较于简单重复、工期短、价值含量低的工厂职位,新生代蓝领群体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强、安全性高、未来发展好的职位。

报告认为,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蓝领劳动者求职带来了新机遇,一方面数字经济催生出网约配送员、物流快递员等“新蓝领”劳动者,为城市日常运转贡献力量;另一方面,网站、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让信息传播不再受地域、途径限制,蓝领求职者可在线上获取比较不同岗位信息,根据自身需求做出最优选择。

短视频求职增幅达12.4%,直播招聘成求职新途径

在行业分布上,制造业蓝领投递简历的数量是服务业的3倍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始终是蓝领就业主力军。

在就业需求更多元的同时,蓝领群体的求职渠道也在发生转变。报告调研显示,“熟人推荐”和“短视频/直播平台”是当前蓝领最主要的求职方式,其中蓝领劳动者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求职的比例相比一两年前增幅达12.4%,而“熟人推荐”“企业直招”“劳务中介代招”等求职方式占比则有所下降。

报告指出,直播招聘所展现出的快、准、真的新特性,使得蓝领劳动力市场正在围绕直播招聘模式形成新的生态体系,各主体分工合作,不但推动了蓝领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也推动了传统蓝领招聘模式与短视频平台招聘模式结合。

目前,快手“快聘”业务在2022年已经吸引了月度达2.5亿人次的蓝领劳动者参与,提供招聘岗位的企业超10万家,在直播招聘领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

制造业稳定性高于服务业,蓝领就业呈现中西部向东部、内陆向沿海流动特征

报告调研显示,“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业蓝领劳动者就职“2年及以上”的比例显著低于制造业工人,就职“1-3个月”的比例显著高于制造业工人。制造业蓝领劳动者在当前企业就职时间相比于第三产业蓝领劳动者较长。

流动就业方面,云南省、甘肃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黑龙江省、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的蓝领劳动者更愿意向外省流动就业,占跨省就业蓝领劳动者总人数七成左右。蓝领劳动者意愿工作省市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北京市和浙江省,占跨省市就业蓝领劳动者总人数近五成。跨省就业蓝领劳动者呈现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移向东部地区、从内陆地区移向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的特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机构:国内蓝领人才需求持续攀升,今年一季度升至5年前同期3.8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9
韩国60岁以上的制造业工人数量首超20岁以下群体
新华社 2024-01-15
韩国60岁以上制造业工人数量首超20岁以下群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5
快手与中国平安推出“招聘雇主诚信责任保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5
聚焦:高校毕业生到制造业就业意愿回升
工人日报 2023-11-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