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新知|挪威:对孩子的“爱与罚”为何这么讲原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10 12:00

挪威语中保留了一些“活化石”,泄露了消失已久的体罚手段:拧耳朵、用树枝抽、揪头发、打屁股、关在门外等等。说久也不久,到1972年之前,打屁股、拧耳朵这些管教孩子的手段还是合法的。

挪威2010年修订儿童法

明确任何形式的暴力都不可接受

1972年后,法律条文里关于父母管教权的条款被取消;1987年,儿童法里有了新规定:“轻打手掌或者穿着裤子的臀部作为一种即时反应是可以接受的,但揪耳朵或者其他比这更过分的惩罚是不被允许的。”看来,揪耳朵是一道分界线。2010年这道分界线也作废,再次修订的儿童法明确指出,对于儿童,任何形式的暴力使用都不可接受,不管是不是发生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幼儿园员工和学校老师绝对不能以体罚方式“教育”了,非但不能,更成为孩子们的卫士,严格监控着孩子们在家有没有受到非法管教。老师怎么监测呢?看孩子们身上有没有伤痕,听孩子们说家里的情况、观察孩子,如果有反常表现,如忽然打人、性格大变,变得暴躁、沉默,都可能是在家被虐待、被非法管教过的迹象。

我儿子小时候,幼儿园老师曾经问起过他脊背上一块青色怎么来的,我说胎记啊——反正老师要问过才安心。

当地对“体罚”定义尺度严格

父母甚至可能丧失孩子的抚养权

我的一个中国女友的经历要复杂一些:她和先生一起进了警察局。她先生是德国人,两个外国人父母对挪威老师来说本来就属于重点怀疑对象。她四岁的儿子在幼儿园说爸爸要他洗澡,他不肯,爸爸就打他,把他往地上摔。这还了得,幼儿园立即汇报,两人被传唤到警察局接受调查,孩子则由专门负责和儿童交谈的警察进行询问。当爹的说绝对没有使用暴力,孩子不肯洗澡钻到沙发底下,他只好把孩子拉出来,然后两手控制着孩子放到了浴缸里。警察就这个“拉”的力度、把孩子“放”到浴缸里的轻重对孩子父母盘问了半天,最后选择相信了父母。

其他欧洲国家和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在儿童教育观念上落差不小,这导致一些到挪威工作的欧洲家长遭儿童福利保护部门的突然袭击,甚至丧失孩子抚养权,更不用说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父母了。根据挪威中央统计局的数字,儿童福利局跟踪一代移民儿童的理由常常是家长的身体暴力,这个理由出现频率高于非移民家庭。

索马里女子阿米娜有四个儿子,分别11岁、10岁、5岁和4岁。两个大孩子在索马里战乱里出生,小的两个在挪威出生。其中一个儿子说“妈妈打人”。尽管幼儿园老师上庭为阿米娜说好话,说她是个好妈妈,阿米娜还是失去了四个孩子的抚养权,并和儿童福利局打起官司。当被问是否打孩子,阿米娜说:“我不知道在挪威打孩子是违法的,来挪威时没有得到任何这方面的资讯,我不会读不会写,是文盲。”

当地儿童福利局评判家务事的标准

就是以儿童为最高利益

卑尔根大学学院的玛丽特·希文内斯对这一组别家长和儿童福利局的冲突进行了研究,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最深刻的根源是,儿童福利局以及挪威政府判定家务事以儿童最高利益为准则,如果家长利益和儿童利益发生冲突,就要牺牲家长利益,保证儿童利益。亚非移民家长常持有的“我都是为了孩子好”的逻辑,在挪威当局那里会被还原为“你从你的利益判断出发需要孩子这样做”。

这个逻辑我是认同的。细想孩子某些让我的不满逐渐升级为“生气”的作为:什么泼了洒了、拖拖拉拉半天出不了门等,都只是不符合父母的利益罢了。而对孩子们来说,有一个他们不害怕犯错的环境,有一个可以按照自己节奏安排自己的环境,这才是符合他们的利益。

想让孩子更有规矩?

强制孩子不如以身作则

亚洲家长管理孩子玩手机或游戏时间的做法一般是强制,比如没收手机、关网络,游戏时间也会成为对孩子赏罚系统里的硬通货,但这种做法严格来说可以算做“物质虐待”,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控制来实现对人的控制。我之前频频对孩子说“那就一周不许玩iPad”,直到孩子说:“为什么你们总是这么说?”我忽然意识到,我就这么无能吗?除此之外就没有手段和孩子讲道理吗?从那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把游戏时间作为奖惩工具了。我经常和孩子分享关于电子游戏设计的网络上瘾、媒体感官等研究成果,让他有意识、有选择地玩。挪威家长减少孩子屏幕时间的手段很少是强制性的,多是以身作则,比如全家聚餐谁都不许玩手机,增加非游戏活动内容,一起看电影、一起骑车运动。

教育里的平等观绝非北欧特产,其实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只有家长愿意和孩子接受一样的规矩,孩子才会真心认同这规矩,和赏罚没有关系。

文/树波(现居挪威)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夜读|教育的关键,是赢得孩子的合作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6-06
通学车有啥“魔力”,孩子们这么爱坐?揭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05
新知|与父母亲近的孩子长大后更具有同理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7
如何管教孩子,才不会适得其反 | 健康过暑假
健康中国 2023-07-12
新知|美国:晒不晒娃?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双向平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