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赛后利用方案公布!海淀两处冬奥场馆将向青少年和群众开展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22 14:39

北京冬奥会已经落下帷幕。承担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个比赛项目的首都体育馆场馆群、举办冰球比赛的五棵松体育中心,赛后将如何利用?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北京青年报记者2月22日从海淀区获悉,今后,五棵松场馆将成立青少年运动俱乐部,开展教学培训;首都体育馆场馆群将开展专业冰上训练、群众体育健身、体育活动演出等活动。

据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运行团队主任陈双介绍,2月3日至17日期间,五棵松体育中心共举办29场冰球比赛和145场官方训练。为做好冬奥保障工作,五棵松体育中心赛前对场馆基础设施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改造,其中比赛场地由原来的30米x60米改为30x60米和26x60米两种可转换冰场。场地照明全部更换为LED灯具,各项指标均达到超高清转播水平。中央斗屏则达到高清标准,而且具备现场同步直播、精彩瞬间捕捉、奇特镜头回放、赛况信息播报等多项功能,极大提升了观众的观赛体验。为实现绿色办奥,竞赛馆的制冷剂由原来的R22更换为R449A,训练馆则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不仅环保,冰面质量更优。

冬奥会结束后,五棵松场馆在承接奥运级别的国际大型赛事外,还将成立青少年运动俱乐部。实现以冰球、花样、健身、体能、舞蹈培训为主,延伸包括瑜伽、运动康复、语言培训等项目的教学培训。

同时,五棵松场馆将与周边的学校、社区,政府机构开展合作,因地制宜推进上冰雪的宣传普及。“从大众普及、专业培训、海外输出、最后实现精英计划,形成全产品线服务。让更多的青少年感受冰雪的魅力,体验冰雪的乐趣。”陈双表示,场馆会积极开展各类冰雪赛事,充分利用场地优势,不定期组织大众赛事,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参与冰上运动的需求,延续民众对冰上运动的热情,提高场地使用效率,将冰雪产业链上下游充分融合,让冰雪产业在冬奥会后继续可持续发展。

此外,据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属地关系副主任张燕辉介绍,北京冬奥会期间,首体举办了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个比赛项目。“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是两项相对独立赛事,首体场馆群运行团队根据两个项目竞赛和训练日程安排,制定工作方案,细化转换内容,各相关领域密切协作配合,提升转换效率,科学开展防护垫、临时设施、摄影点位、转播机位、计时记分等转换工作,保证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竞赛和官方训练顺利进行。”

如今,首都体育馆场馆群已具备夏季、冬季运动比赛场地转换的“两栖”能力。冰场可进行花样滑冰、冰球、短道速滑、冰壶在内的30*60冰场可举办的所有赛事。通过预留排球插穴转换件,保证排球、篮球等非冰上项目均可使用。

张燕辉表示,赛后,首都体育馆将成为集专业冰上训练、群众体育健身、体育活动演出为一体的综合体、大本营,可承接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以及排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高水平赛事。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北京冬奥会一周年·场馆 | 五棵松:打造北京冰、篮双地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05
北京冬奥 我们准备好了
光明日报 2022-01-09
瞰冬奥 | 北京冬奥有多少“双奥场馆”?
中新网 2021-12-22
瞰冬奥 | 五棵松体育中心6小时完成“冰篮转换”
中新网 2021-11-18
海淀全面启动赛时运行指挥体系 五棵松体育中心“6小时冰篮转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