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占座现象,也是图书馆的管理必答题
光明日报微信公号 2025-08-24 15:18

暑假期间,多地图书馆人流量激增。据媒体报道,图书馆“人走物留”的占座现象普遍,大量座位空置,真正有需求的读者经常一座难求。

公共图书馆的占座现象由来已久,尤其是寒暑假等假期,日常读者叠加大量的中小学生涌入,导致座位“供不应求”。一些人入座后又起身离开,长时间不归,导致座位闲置,有需要的读者无位落座,客观上进一步加剧了“一座难求”。

经常去图书馆的读者对占座现象的吐槽也是长期存在,但郁闷归郁闷,个人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换个角度说,人们呼唤图书馆行动起来,希望能以更精细化的管理解决占座问题,让紧俏的座位资源公平且高效地运转。

据报道,眼下有不少图书馆已经“出手”。比如深圳图书馆推出“红绿提示单”制度,即在非用餐时段离座超过30分钟、用餐时段离座超过60分钟的座位,将会被工作人员贴张绿色或红色提示单,表明该座位将释放供其他读者使用。

杭州市萧山图书馆则采取了30分钟沙漏计时制。当读者发现某座位长时间无人使用且留有物品时,可向楼层工作人员申请放置沙漏。30分钟倒计时结束后,若原使用者未返回,其他读者便可使用该座位。

湖北武汉东西湖区图书馆的临时离座管理措施,兼顾了制度执行的刚性和灵活性:读者离座超30分钟的座位将被“贴条”,但并非强制清座,且会结合时间段与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比如午餐时间会自动延长评估时间。

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这些措施,精准戳中了读者的痛点,获得了广泛的肯定和好评。人们为这些好办法点赞,更为背后的担当和主动作为点赞。

长期以来,对于占座现象,从作为管理方的图书馆到社会、个人,普遍的做法是以劝导为主,希望以人人将心比心的自觉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当然是一种文明的态度,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尽如人意,一些图书馆的占座现象没能得到根本改变。个别图书馆甚至出现了读者为抢座位而闹出纠纷的事件。

以上几家图书馆的做法,都从离座时间入手,划定了明确清晰的时限管理细则,这抓住了解决占座问题的关键,可以有效避免座位长时间闲置,让有需要又无座的读者得到了满足,让座位最大限度处于被使用状态;另一方面,30分钟和1小时的时间划定,也充分考虑到了读者借阅图书、接水、上厕所等正常的临时离座需求,避免他们因短时间离座而被管理制度“误伤”,确保了管理措施的科学务实和人性化。

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事实证明,对于图书馆占座这类看似不大又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民生“小事”,在柔性的劝导、教育之外,也需要结合一些精细、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有刚性,才能有力约束少数人的不自觉行为,让多数人的利益得到呵护;管理有柔性,才能最大限度考虑各种特殊情况,体现公共资源对于公众的普惠和公平。两者结合,才能实现管理服务效能和公众体验感的最大化。

这些图书馆的管理措施,值得更多图书馆酌情借鉴。另外,在相关新闻留言区,也有不少网友纷纷献计献策,提出治理占座问题的各种办法、建议,其中有不少既有创意又具有实操性,值得各地图书馆认真聆听和吸纳采用。

编辑/周超

相关阅读
看北京|北京城市图书馆暑期人气火爆 成为青年文化生活新地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0
首都图书馆临时闭馆公告
首都图书馆 2025-07-28
图书馆里过大年,读书开启新年新旅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2-02
解锁公共图书馆“新玩法”
中国青年报 2025-01-21
“网红”图书馆如何长红
中国教育报 2024-12-03
读屏时代,公共图书馆何以圈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0
中国首次!北京城市图书馆荣获国际图联2024年度公共图书馆奖
首都图书馆 2024-10-08
最高荣誉!​北京城市图书馆获国际图联"2024年度公共图书馆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