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书意
人民日报 2025-08-24 12:41

处暑一至,北京城炎气渐退,迎来舒爽的季节。气候的转变,往往引发人的心境变化。这个时节,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不少咏秋名篇、书画佳作。

传世书札、法帖中,不少书家记录了秋日意趣、处暑感怀,如苏轼《前赤壁赋》、米芾《秋暑憩多景楼帖》、王羲之《徂暑帖》、王岩叟《秋暑帖》等。苏子与友人泛舟崖壁之下,怀古感兴;米芾登高望远,咏赞镇江多景楼之壮观景色,触景生情;王羲之、王岩叟殷殷问候友人,叮嘱友人注意身体等,无不抒发着内在情感。

而五代杨凝式因为品尝了一种美味,十分惬意自适:“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据此成就了书法史上的千古佳作——《韭花帖》(局部见图)。

处暑节气前后,韭花盛开。以韭菜花、盐为主料的韭花酱,可辅以白酒、姜、苹果等提升风味。想象一下,1000多年前,杨凝式在洛阳府邸的竹椅上午睡后醒来,腹中空空,“輖饥正甚”,恰好收到友人来信,还捎来一罐韭花酱,就着新鲜的羔羊肉十分美味。饭后,他趁着秋凉写回信表达谢意,7行共63字,将餐后轻松闲适的心境与秋凉舒爽尽逞笔端,潇洒空灵的美感跃然纸上。

明人董其昌评价此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以此视帖,我们会发现不仅字体、用笔有萧散之感,更重要的是《韭花帖》的字距、行距均拉得很开,而行气依然纵贯呼应,章法布局清朗宽绰,点画凝而不重、疏而不散,给人以空灵简淡的美感。前三行较后四行字距、行距稍密,尤其是首行字间距最为密集,而后三行则较为宽松,形成了前密后疏的变化,恰似处暑节气标志着从炎热向凉爽过渡,具有一种由动到静、由热烈到平和的转变,仿佛是节气变化在书法艺术中的一种体现。这种节奏在《秋暑憩多景楼帖》《秋暑帖》《徂暑帖》中却并不凸显,令读帖者难以体会。

季节轮换给书家带来心境上、书写时的微妙变化。《韭花帖》没有生活中的浮躁,也没有欲望难以满足的焦虑,只有岁月的宁静与无华,带读帖者一起远离万千纷扰,尽情享受处暑时节的人间芬芳。(教富斌

编辑/张丽

相关阅读
秋食酸,病不沾!趁着入冬前吃好这5种“酸食”
人民网科普 2024-11-01
处暑来碗银耳莲子粥吧
马上营养 2024-08-22
苏轼真迹《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在海南展出
中国新闻网 2024-02-01
诗词丨惟愿一切皆尽意,闲看流云淡看花
诗词天地 2023-10-07
它是夏末初秋“第一肉”,出伏后要多吃!
健康全说 2023-09-07
今日处暑:梧叶欲坠莲卸妆,暑云散尽迎秋凉
健康中国 2023-08-23
二十四节气•处暑 |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养生要注意
疾控U健康 2023-08-23
秋已立,暑难消
人卫健康 2023-08-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