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学编程,20岁从哈佛退学创办微软,31岁成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这个名字,在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他的成长经历、创业传奇故事更激励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然而,比尔·盖茨的成长经历究竟如何?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和背后的真实故事是什么样子?是什么塑造了这位科技少年的敏锐的洞察力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近日,比尔·盖茨的首部自传《源代码》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将带读者走近他的青少年时代,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
曾经的叛逆少年
《源代码》讲述了盖茨早年的故事,从在西雅图长大到微软公司的起步。他与读者分享了一个早熟、有时还很难相处的孩子的成长轨迹。盖茨的父亲威廉·亨利·盖茨是一位杰出的律师,在法律界游刃有余。母亲玛丽·盖茨致力于慈善事业,还曾担任华盛顿大学董事。家人十分注重对盖茨的教育和培养,但却不知道如何引导这个不安分的老二。
盖茨的记忆中,自己是一个与大多数同龄人格格不入的孩子,比起其他活动,更享受独自阅读。“我从小就让父母倍感压力。我想要独立自主,抗拒母亲对我的管束。”进入青春期,盖茨与母亲的争吵变得越来越频繁。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中, 12 岁的盖茨在餐桌上对着母亲粗鲁地大喊大叫,言辞充满了讥讽和自以为是。父亲从餐桌对面把一整杯水泼到了盖茨脸上,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整个房间瞬间陷入了死寂。盖茨愣在原地,脸上满是惊愕与愤怒。”“泼水事件”后,盖茨的父母意识到,儿子的叛逆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青春期问题,他们决定带着盖茨去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医生克雷西博士并没有给盖茨的父母出谋划策、建议盖茨按部就班地走上正轨,而是建议他们做出让步,避免强硬的态度,给孩子多一点儿自由。克雷西博士还建议盖茨,与其浪费精力跟父母对着干,不如更多地专注于获取那些将来踏入社会时能用得上的技能。“幸而当年的心理咨询师让我意识到,我很快就会独立,应该结束在家里进行的斗争。成长的一部分就是了解自己的某些方面,并学会更好地处理它们。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盖茨回忆。
一切始于湖滨中学
1968年,13岁的盖茨转学进入了湖滨中学,开启了他人生中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盖茨在那里首次接触到了计算机,还认识了未来的合作伙伴——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保罗比盖茨大两岁,两人同样痴迷于计算机编程。他们结识于学校的计算机房,后来成为好友,一起在编程的领域探索。
在湖滨中学就读期间,盖茨曾经进行过一次50公里徒步探险。这次徒步给他留下来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他着实被冻得够呛,更因为他在脑海里构思出了BASIC代码的主要内容。徒步的那几天,盖茨拖着沉重的双腿,眼神紧盯着前方,满脑子琢磨着自己的编程代码。最终,盖茨想出了一段既实用高效又简洁明快的代码,这是当时他所编写过的最出色的代码。
1973年,比尔·盖茨从湖滨中学毕业,迈进了哈佛大学的校门。读大二的时候,这段代码终于派上了用场。一天,保罗冲进他的宿舍,告诉他首台个人计算机(牛郎星8800微型计算机)诞生了,盖茨知道机会来了。这串代码被盖茨敲进了专为这台计算机设计的BASIC语言中,成为微软首款产品的核心所在,也见证了一家世界级大公司的崛起……
反思成功之路
《源代码》讲述了比尔·盖茨在微软之前的人生,盖茨在社交媒体上这样描述这本自传的意义:“它记录了我早年的成功与失败,以及那些不合群的日子、打牌、偷偷溜出去、登山,还有建立那些改变我人生的友谊……和许多我这个年龄的人一样——今年我将年满七十岁——几年前,我开始了一段反思期。我的三个孩子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顺利前行。我目睹了父亲因阿尔茨海默症慢慢衰退并去世。我开始翻阅老照片、家庭文件和一箱箱的纪念品,比如我母亲保存的学校报告,以及我几十年未见的计算机代码打印件。我还开始坐下来记录自己的回忆,并请家人和老朋友帮忙收集故事。这是我第一次努力尝试从很久以前的记忆中了解现在的自己。”
同时,《源代码》的写作也是源于盖茨对自己成功史的反思。很多时候,盖茨的成功故事会被简化为俗套的模式:奇迹男孩、天才工程师、颠覆传统的设计师,反复无常自相矛盾的商业大亨。但在他自己的讲述中却并不如此,“在我的案例中,一系列独特且大多数情况下不由我控制的环境因素不仅塑造了我的个性,也影响了我的职业生涯,而这让我感触颇深。我享有的那些并非源自个人努力而来的特权,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出生在美国这个富裕国家,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中了卵巢彩票’,此外,在一个赋予白人男性优势地位的社会,身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也是一种既得利益。”
盖茨认为,自己的成功还在于赶上了好时候。”当我还是橡果学院里叛逆的小男孩时,工程师们找到了将微小的电路集成到一个硅片上的方法,促成了半导体芯片的诞生。我在卡菲耶老师管理的图书馆中给图书上架时,另一位工程师做出了预测,未来的几年中,这些电路将会以几何级数变得越来越小。在我13岁开始编写程序时,我们很不寻常地拥有对大型计算机的访问权限,而芯片是在这些大型计算机内部储存数据的介质。可等到我拿到自己的驾照时,一整台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都可以被放到一枚芯片上了……”
此外,盖茨透露,《源代码》不会是唯一一本自己的故事。“后续再写一本以我的微软岁月为主题的回忆录,以及关于我当下生活和盖茨基金会工作的第三本。”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