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方
正月十五闹花灯,不单是在厂甸灯市的商街闹市,还在胡同的会馆里。
过年,是会馆忙碌、热闹的时候。从早到晚,会馆的门前,车马来来往往,人员进进出出,不但有官员举子,还有他们的老少家眷。匆匆忙忙的是各色差役、伶人、乐手等等。敞开大门的会馆里,张灯结彩,笑语喧阗,有时还能听到歌管鼓乐之声。
会馆过年,是老年间众多胡同里的一景。
“衣冠会饮之团拜”绵延数百年
据《北京湖广会馆志略》记载,“两湖旅京人士,自本馆成立始,每年正月举行团拜,并约倩名伶演剧三日。上自一、二品大员,下至末秩,同聚一堂,杯酒联欢,诚盛事也。”湖广会馆创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年的团拜,至《志略》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编纂,这其间就有137年了。
《闽中会馆志》也称:每年岁首,在京的福建同乡,无论是官员还是举子、进士,“必衣冠会饮,谓之团拜”,所有福建州郡县邑的会馆,都会聚餐,且演戏。一堂欢声笑语,皆作乡音,就如在家乡过年般愉悦、祥和,庆贺新春的欢宴将晓乃散。这是从明代就绵延下来的,历数百年不衰。
团拜,还有不同类别。诸如在朝为官的同乡团拜,称之为“乡会”;同榜及第的团拜,称“同年会”等等。据称这“团拜”之说,起始于宋代,所以被称为“是风明以前已然”。及至清末,还可见团拜之盛及灯剧之会。
而且,团拜不止于贺节的礼仪和酒会,还有演剧、春灯和放烟花灯等诸多节目。
福州馆的纱灯、灯联呈现
“银阙楼台共此春”
福州馆涉及虎坊桥南、桥北,新春佳节有厂甸灯市。
明代的灯市,起初在今东城区的灯市口大街。《帝京景物略》云:“市在东华门东,亘二里。”“灯市者:朝逮夕,市;而夕逮朝,灯也”,昼市夜灯,是为“灯市”。嘉靖年间,为皇宫的安全等原因,灯市移到琉璃厂、花市及正阳门外等处。
有趣的是,谁也没想到,就在厂甸灯市的近旁,福州会馆的纱灯和灯联,为正月的灯市添上了一道别致的新春风光。
据《闽中会馆志》记载:“潘在廷(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云:‘元宵杂戏,剪彩为灯。悬挂则走马盘香,莲花荷叶,龙凤鳌鱼,花篮盆景;手举则伞扇幡幢,关刀月斧,像生人物,击鼓摇铃。迎风而转者,太极镜光,飞轮八卦;系拽而行者,狮象羚羊,骡车轿辇’,固皆灯节之盛事也。福州老馆遇元宵灯节,虽不及上述之奇巧,而郭筱麓太史云,剪纸为灯,乃吾闽京宦妇女之专长。故一逢上元节近,各家均就乡先辈所撰名句,红笺剪字,粘贴纱灯,为春光点缀。今谈此事,如话天宝。”
这是说临近元宵节,福建京官家属也亮出了独门技艺“剪纸为灯”,红笺剪字,剪出的是本乡先辈撰写的楹联名句。想当年,福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灯彩”,就这样经由会馆带进了京城,为都城的花灯和楹联文化,增光添彩。
梁章钜先生所著《楹联丛话》卷五云:福州会馆,每岁元宵……所制灯联,合前后众手为之,皆流丽可喜,传诵于时。今亦录其佳者佐证:
“撒荔须分海东树;看花都向日南坊。”
“百五春归三五月;九重天散万重花。”
“玉京风月原无价;银阙楼台共此春。”
“宝烛看龙衔,万户笙歌无禁夜;香尘随马度,九衢烟月太平人。”
“列树灿银花,璧月珠星,迸作九天丽藻;首时调玉烛,南油西漆,蔚成五夜祥云。”
“社火忆乡风,海驾鳌山,万盏灯球争买夜;粉团仍密宴,风和鹤焰,三更春箭正传觞。”
“此地笙歌,恰当韦曲城南,去天尺五;吾侪觞咏,犹是越王台畔,明月三分。”
“碧海无波,总买来萧鼓千场,鱼龙百戏;金台不夜,看装出琉璃世界,锦绣天街。”
这里记录的,仅只是福州馆的个例。要知道,还有八九百个会馆的京城过大年呢!所有这些会馆,当年可是把各地的节庆文化,都带进了京城的春节。难怪那对联中有“列树灿银花”的句子,描绘出多少乡风社火簇拥着的金台不夜。
老馆烟火为宣南一景
在为《闽中会馆志》所作序中,郭则沄先生还动情地写道:“忆数龄时,每正月十三夕,福州老馆放烟火,十五夕福州新馆放灯,乡人会饮於燕誉、榕荫之堂。先父挈余往,一堂谈笑,皆作乡音,雍雍如也……”其中“每正月十三夕,福州老馆放烟火”这一句记述的可是当年京城元宵节的“宣南一景”。
《闽中会馆志》云:“帝京岁时纪胜又云,‘灯火花炮之制,京师极尽工巧。有锦盒一具,内装成数齣故事者,人物像生,翎毛花草,曲尽妆颜之妙。其爆竹有双响震天雷、陞高三级浪等名色。其不响不起盘旋地上者曰地老鼠,水中者曰水老鼠。又有霸王鞭、竹节花、泥筩花、金盆捞月、叠落金钱,种类纷繁,难以悉举’,然统称之烟火。福州老馆以烟火著名,称为宣南之一景,则上述种种,固为应有尽有,而最后一架,则於万珠光闪中,垂下两簾,一曰万里海天臣子,一曰一堂桑梓弟兄,拍手欢呼,漏已将尽,同乡闽眷,各自踏月归矣。”
福州馆的烟花,包揽了京师烟花的所有种类,已经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最后一架,向夜空泼洒万珠光闪中,突然一副对联从高天摇摇飘落,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及至能辨识,原来是“万里海天臣子,一堂桑梓弟兄”。福州馆的人们和四周赶来看烟花的百姓居民一起鼓掌、欢呼。闽语京腔瞬间响起,随风传远。
漏已将尽,各自踏月归去。
元宵节,虎坊桥福州馆用烟花里飘落的一副对联,为厂甸灯市,也为京城的过大年,画上了祥和雍容的句号,也见证了北京城的包容与开放。
供图/凤楠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