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宁
胆囊炎和胆石症是一类疾病吗?春节期间应该注意什么?
胆囊炎与胆石症,这两种疾病虽在症状上有所相似,但其发病机理及成因却各具特点。
胆囊炎多为胆囊壁因细菌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引发的炎症,而胆石症则是因胆汁中胆固醇或胆红素等成分异常聚集,形成结石并嵌顿于胆囊或胆管内。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胆囊炎与胆石症并非完全等同的一类疾病,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关联,胆石症往往可诱发胆囊炎的发作。
春节对于胆囊炎或胆石症患者而言,这一时期更需格外注意饮食与生活方式的调整。应尽量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肥肉等,以免刺激胆囊收缩,加重炎症或促使结石形成。同时,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也是预防疾病发作的关键。
此外,春节期间气温较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胆囊炎或胆石症患者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导致疾病复发。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也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困扰。
为什么腹部疼痛很难说清位置?
腹部疼痛,这一常见症状,往往让患者难以准确描述其具体位置。这背后的原因,实则与人体复杂的腹部解剖结构以及疼痛传导机制密切相关。
腹部,作为人体内脏器官的主要聚集地,包含了胃、肠、肝、胆、胰等多个重要器官。这些器官不仅功能各异,且其解剖位置相互交错,紧密相连。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或受到刺激时,所产生的疼痛信号往往不仅局限于该器官本身,还可能向周边区域放射,导致疼痛感觉模糊,难以精确定位。
此外,疼痛的主观感受也因人而异。不同个体对疼痛刺激的敏感度和耐受度存在差异,加之疼痛传导过程中可能受到神经调节、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增加了腹部疼痛定位的复杂性。
再者,腹部疼痛的性质也多种多样,如钝痛、锐痛、绞痛等,进一步增加了患者准确描述疼痛位置的难度。
例如,急性胃炎的腹痛常常出现在上腹部,并伴有呕吐等症状;消化道溃疡常在餐后或空腹时出现上腹部或中上腹部的疼痛,疼痛呈周期性、节律性发作;急性肠炎会下腹部疼痛,并伴有腹泻、发热等症状;胆结石、胆囊炎通常位于右上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钝痛、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因此,临床上,需要借助专业的辅助检查系统,才能准确判断疼痛的来源,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专家提醒,出现腹部疼痛,切勿因疼痛位置难以确定而忽视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便秘患者春节期间要关注哪些问题?
春节期间,往往吃得好,且大多是高热量饮食,加之饮食过度的加工,比较精细,且坐的多运动少,对于既往有便秘的人群来说,就会加重便秘,应在饮食、生活习惯、情绪调节等多方面加以关注。
饮食调整是便秘患者春节期间的重中之重。应尽量避免过多摄入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相反,应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样关键。应尽量保持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长时间憋便。同时,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情况。
情绪调节也不容忽视。应尽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因琐事引发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专家提示,便秘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得以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宿便”真的有毒吗?
便秘,让很多人焦虑,到点不便便,甚至影响到生活的人并不少见。其实,每日排便一至两次或每两至三日排便一次,且无排便困难、便质异常等情况,都是正常排便。
“宿便”有毒,这一说法在坊间流传甚广。从医学角度来看,“宿便”一词并非专业术语,其所谓“毒素”积累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人体肠道具有自然的蠕动和排泄机制,大便会适时排出,并不会在体内长期滞留形成所谓的“宿便”。因此,公众无需过分担忧“宿便”问题,更不应盲目相信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排毒产品,不仅可能浪费金钱,更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才是维护肠道健康的关键。
文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宣传中心 钟艳宇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