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理财通、ETF互挂、ETF通一个接着一个“产品端”互联互通步履不停
​中国基金报 2022-06-26 09:50

过去几年里,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渐入佳境,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互联互通不断拓展边界。

从基金互认、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沪港ETF互挂,以及渐行渐近的ETF通,内地资本市场的放开,为香港内地两地金融机构打开新的想象空间,也给投资者提供更多跨境资产配置的选择。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互联互通机制需要政策与市场参与者的合力共同推动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各方都需要锻炼自身实力,扎扎实实做好相关品类在境外的销售与服务,与此同时现有互联互通业务的限制会进一步方式,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开发。

跨境理财通带来新机遇

谈及跨境理财通业务,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给与了内地香港基金公司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

“跨境理财通业务的推出,对于促进内地和香港监管政策进一步融合,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推进,以及丰富内地和港澳地区投资者的投资选择,都具有重大意义。”华夏基金香港CEO甘添就表示,内地或港澳地区客户在本地开户,并根据对方的监管要求进行相应的客户尽调,对于未来客户端的对接流通和产品端的交流都能起到经验积累的作用,有助于了解对方的监管要求,为未来内地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奠定了基础。

甘添还表示,跨境理财通双向交易是通过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来完成,对于搭建人民币跨境交收系统,积累资本项下交易经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都有巨大的帮助;此外,跨境理财通业务可以有效对接优质资源,实现共赢的局面,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港澳进一步融入大湾区发展战略提供良好的业务契机。在此过程中,中资基金公司凭借自身的品牌认知度,市场熟悉程度,相信可以为两地金融互通贡献更多的力量。

博时国际相关人士也表示,跨境理财通带来的巨大商机,大湾区人口超过7,200万,GDP总值达2.2万亿美元,人口是香港的十倍,且是内地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居民的海外资产配置正处于起飞阶段,跨境理财通的政策落地为香港公募基金得以进入广阔的内地市场。跨境理财通为香港资产管理行业打通了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大湾区居民蓬勃的财富管理需求将不断助推行业发展,特别是香港公募基金的发展。

不仅如此,不少人士预测跨境理财通业务范围有望扩大。广发国际总经理上官鹏就认为,目前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开展限于低风险产品,未来随着时机的成熟,相信会逐渐加入更多的产品类型,为港澳居民投资内地理财产品、湾区居民投资港澳理财产品提供更多的资产类别选择。

“大湾区理财通可以使投资者更好地共享两地经济发展成果,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跨境投资以及风险管理需求。” 大成国际相关人士表示,对中资基金公司来说,尤其是设立香港子公司的基金公司,相当于同时增加了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覆盖面,有利于做大资管规模。当前大湾区理财通主要集中在低风险业务,随着机制运行通畅,理财产品范围未来有望扩展至风险较高的债券型以及权益型产品。

不过,在宽阔的业务空间之下也对市场参与者提出了要求。

汇添富基金就表示,“大湾区理财通”对产品设计、客户服务、渠道管理、运营流程、风险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参与的中资基金公司必须提升相应的跨境服务竞争力。

国泰基金香港子公司国泰全球也表示,跨境理财通为境外基金公司引入境内投资者和境内资金打开了大门,创造更多资产管理机会和投资研究动力。跨境理财通实施以后,由于南向资金的可流通性更强,未来资金量可能会更大,势必成为境外基金增量业务的竞争重点,管理能力的受认程度也将更有效地被市场资金反映,能促使基金管理机构对自我投研实力有更深刻的思考与精进。

ETF互挂有望全球扩张

在内地香港股票互联互通机制创新的基础上,深港ETF互通和沪港ETF互通业务分别于2020年10月和2021年6月开通。内地香港ETF互通机制是两地资本市场深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积极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的重要举措,进一步促进了两地交易所以及资管机构之间深度合作,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投资机遇。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先后有南方东英银华中证5G通信主题ETF、恒生嘉实沪深300指数ETF、嘉实恒生中国企业ETF、银华工银南方东英标普中国新经济行业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南方东英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等产品在香港、深圳、上海上市。

作为唯一同时参与沪港、深港ETF互挂的机构——南方东英基金相关人士表示,ETF互挂拓宽了南方东英的客户群体,“内地投资者在港股较为低迷的时期,反而趁低吸纳,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QDII-ETF)的份额自互挂以来大涨了10倍,也使得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的规模不降反升,成长为全球最大、最活跃的恒生科技指数ETF。”

也有一些基金公司对布局这一业务很有兴趣。博时基金就表示非常看好ETF互挂业务,“ETF互挂是ETF通的重要补充,希望未来能在此业务领域有所布局”。

易方达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林伟斌表示,从长远来看,内地香港ETF互通机制为A股市场与其他国家地区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探索出了一种新的途径,长期发展前景广阔,拓展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已经与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相关的互联互通谅解备忘录,未来这种方式成熟后可以陆续推广到上述的国家和地区,帮助内地和境外投资者以低门槛高效率的方式配置丰富的境内外ETF产品,对于提升A股市场的长期对外开放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ETF通渐行渐近 为做大ETF带来契机

2022年5月27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进行联合公告,原则同意两地交易所将符合条件的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纳入互联互通。这意味着,备受市场期待的ETF通正渐行渐近,给市场带来新空间。

“本次是两地交易所首次将陆港通标的从股票延伸到ETF领域,长期来看其发展空间和意义不亚于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易方达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林伟斌表示,自内地香港股票互联互通机制开启以来,截至目前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1.6万亿元,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2万亿元,互联互通机制已成为中外投资者跨境资产配置的主要通道。

根据易方达基金初步测算,此次ETF互联互通机制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目前陆股通标的有望纳入内地市场的80余只ETF,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而对于内地投资者而言,香港市场有望纳入6只ETF,规模达3600亿港元。在互联互通成为外资配置A股主要途径的背景下,进一步丰富外资可投资品种并提高其投资便利性后,ETF市场有望迎来增量资金,推动ETF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林伟斌尤其认为,ETF纳入互联互通对于两地ETF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首先是丰富了投资品种,加深了两地资本市场的融合,可以增强两地市场对长期配置资金的吸引力;其次,将我国ETF市场的投资者群体扩大到境外,有助于改善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未来ETF的投资者中机构占比将有望提升,促进资本市场和资管行业的健康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最后,ETF的纳入有望进一步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理财中心地位,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博时基金相关人士也表达类似观点,虽然从短期看,由于目前ETF通准入标准较高,加之两地市场上已经有不少同类型的ETF存在,在ETF通的初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市场培育。但是从中长期看,ETF通进一步完善了互联互通的品类,给与了投资者更多的投资工具,同时也促进了内地市场与香港市场的相互融合,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与中国资产的进一步推广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不少投资人士认为,ETF通给ETF做大做强提供了契机。如鹏华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基金经理张羽翔认为,两地ETF将从“互挂时代”进入“互联互通时代”,也是互联互通机制扩容的又一标志事件。第一,纳入ETF则意味着为外资配置中国资产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配置途径。第二,ETF具备成本低、效率高、透明度高、交易便捷等产品特征,也可以有效的分散个股风险敞口,符合外资投资理念和配置需求。第三,互联互通纳入行业ETF有利于海外投资者更加便利和精细化的布局A股细分行业和热门赛道。

“短期来看,境外投资者对内地市场的ETF认知和认可尚需要一定时间,在投资品种偏好方面也和内地存在差异。”南方基金相关人士认为,长期来看,ETF互联互通将为内地A股ETF做大做强提供机会。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在港交所上市的股票ETF中,投向A股的基金合计规模超500亿元 ,体现了境外市场对A股ETF的投资需求,互联互通有望为内地A股ETF引入多样化的增量资金,预计将会有ETF借助此契机做大规模。

华夏基金还表示,通过ETF互联互通机制,投资者可以发现和挖掘彼此之间的优质企业,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发展,更好地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内地琳琅满目的行业主题ETF进入海外投资者的视野,能够更好地体现国内证券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逻辑和脉络,有利于形成积极意义上的市场定价,真实反映优质企业的内在价值。(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