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为北京冬奥会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责任。”国家速滑馆赛事服务业务领域志愿者王嘉祺始终在努力将这段誓言付诸于行动。
王嘉祺在“冰丝带”观众席服务
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嘉祺是2020级硕士研究生,她跟“冰丝带”很有缘,在“冰丝带”还在建设之中时,她就参加了学校团委组织的场馆参观活动。后来,她又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培训和“相约北京”测试赛的志愿服务。北京冬奥会期间,王嘉祺在“冰丝带”主要负责观众入场引导、维持秩序等工作。赛事服务业务领域的各个流程环环相扣,需要每个志愿者在执行的过程中都做好分内之事,同时做好突发情况的预案。
在正式上岗之前,王嘉祺和伙伴们对场馆反复进行了踏勘,熟悉了解每个点位的工作特点。“我负责场馆一个区域的看台观众指引和秩序维持工作,每场比赛都需要执岗两个小时。工作内容是在观众进场后,引导他们按照票面位置隔位就坐,在比赛的过程中,还要提醒他们佩戴好口罩,并认真回应他们提出的需求。”王嘉祺说,“在上岗的日子里,我和同伴们践行‘志愿者是冬奥会最温暖的光’的理念,始终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与此同时,我也想为观众良好的素质点赞,在观赛的过程中,所有观众都严格遵守防疫规定,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并且都能做到文明观赛,使我们顺利完成了服务任务。”
王嘉祺认真值守岗位
如何将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冬奥会志愿服务中,是王嘉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为以往没有服务过大型赛事,她曾担心经验不足可能会出现失误。在培训的过程中,王嘉祺把志愿者工作规范和注意事项都熟记于心,在正式上岗之后,她努力付诸实践,很快就适应了大赛服务的工作节奏,没有出现任何失误。“我们有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团队,指导老师和伙伴们责任心都很强。大家能够互取所长,每天都被正能量包围着,使我做好工作的信心越来越强了。”她说。
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给王嘉祺留下了美好记忆
“在前期培训的时候,老师总是给予我们鼓励。在上岗时,小伙伴们也是相互激励,在不同区域站岗的志愿者常常会在对视时点头微笑,一个眼神的肯定,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每次换岗时,同岗位的小伙伴总会跟我交接区域情况和注意事项,离开前也不忘微笑着说声“加油”,王嘉祺总觉得自己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她说:“这是一种心灵相契的陪伴,有形或无形的支持叠加在一起,就是我们做好志愿服务的最有力的保障。”
今年,王嘉祺将前往西部展开支教活动。作为一名平时就将志愿精神付诸行动的大学生,她不仅希望教孩子知识,更希望多分享自己在冬奥会上的所见所闻,将正能量一直传递下去。
感言
“作为赛事服务业务领域的志愿者,我常常动容于赛场风云变幻,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当属运动员们展现出来的奥林匹克精神。每当在‘冰丝带’看到新纪录诞生时,我在为运动员鼓掌的同时,更想为中国智慧点赞。‘冰丝带’是‘绿色办奥’的代表作,致力于打造‘最快的冰’。我清晰地记得这里的第一个奥运纪录诞生时,场馆运行团队工作人员们激动、兴奋的表情和庆祝动作,这是超越国界、面向世界的情感;我也记得在连续三天创造新的奥运纪录时,我和伙伴们忘情庆祝的场景,这是超越小我、实现大我的升华。我有幸参与这场盛会,见证这些时刻,与有荣焉。我为中国骄傲,也为我们举办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喝彩。”——王嘉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帆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