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文保单位“南官园刻石群”,是京西书法艺术水平最高的摩崖刻石群。2021年3月,民间文物爱好者在当地新发现一块“飛泉”刻石,出自清末或民国文人之手,3月21日,北京青年报就此事进行了报道。两个月后,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回访发现,“飛泉”刻石已被竖立起来,旁边还设立了文保标识。
废弃泉眼旁发现“飛泉”刻石
2021年3月,在南官园附近一处废弃泉眼旁,张云涛、张文大等十余名文物爱好者,发现一块“飛泉”刻石,其字口清晰、行笔流畅。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学术委员张文大介绍,“飛泉”刻字出自清末或民国文人之手,作者通过笔墨抒发对于汩汩清泉的赞美之情,而发现“飛泉”的南官园地区,以摩崖石刻密集著称。
《北京市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汇编》显示,清代南官园刻石群,位于门头沟区中门寺沟西部山区,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因风景秀丽、巨石累累,南官园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并在巨石上镌刻诗文,目前发现的摩崖刻字有“乐静山庄”、“待月崖”、“古烟霞”、“听涛”、“卧游”、“武陵春色”等等,楷、行、篆、隶各字体均有,被誉为京西书法艺术水平最高的摩崖刻石群。但在官方资料中,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并未看到关于“飛泉”的记载。
“飛泉”刻石在原址被竖立起来
3月21日,北京青年报刊发题为“京西南官园飛泉刻石重见天日”的报道后,门头沟区文旅局、龙泉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赴现场查看。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龙泉镇文化中心了解到,“飛泉”刻石的所在地,属龙泉镇赵家洼村地界,镇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后,要求当地村委会加强保护,同时将现场情况向区文物部门汇报。门头沟区文旅局文物科一名男工作人员回应称,南官园刻石群,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有登记,但“飛泉”刻石确属新发现,他们要求镇政府在确保古迹安全的前提下,将刻石竖立起来,以便游人参观。考虑到“飛泉”刻石和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他们倾向于原址保护,从而体现古迹的价值。
今天(5月6日)上午,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回访发现,“飛泉”刻石已被竖立起来,实现了原址保护,旁边还安装了文保标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又增添了一处看得见的文物古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