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现场|约束母亲探视背后有缘由 离异父母探视应先考虑孩子健康成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3-23 10:16

2021年3月23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北京石景山法院获悉,近日,该法院少年审判团队适用《民法典》审结一起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探望类纠纷案件。法院最终判决离婚后的母亲每月可到其子住所地探望两次,并对具体探视时间进行了规定,小明父亲应予以必要协助,或可在场陪同。

约束母亲探视 案件背后有缘由

该案中,4岁的小明和8岁的小博是兄弟俩,二人的父母于2019年3月协议离婚,协议约定哥哥小博由母亲独立抚养,弟弟小明由父亲独立抚养,双方均无需支付对方抚养费,对探望问题未作出约定。小明母亲认为,离婚后,小明父亲以各种理由阻挠其探望小明,故诉至法院,要求判令小明父亲协助自己每月四次探望儿子小明,于周五晚上将小明接走,周日晚上再送回。

石景山法院运用线上云法庭对案件进行了开庭审理。庭审中,小明爸爸表示其是最近半年才开始不让妈妈探视小明的,因为小明说妈妈打他,孩子回家后提到妈妈的名字很排斥。

庭审结束后,小明在云法庭端跟法官视频时明确表示“不喜欢妈妈,不想见她”,“她拿棍儿打我,玩哥哥玩具时,哥哥也打我。”

适用新法典解决纠纷

法院经审理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是否适用民法典,一般情况下要考虑法律事实引起或结束的时间来判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的相关规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持续至民法典施行后,该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民法典》的规定。法律事实,即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该案中,小明父亲阻止小明母亲探望小明的法律事实一直持续到2021年1月1日之后,因此应适用《民法典》的规定进行审理和判决。

探视应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小明母亲诉小明父亲探望权纠纷一案中,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父母的探望方式,应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母子感情的正常维系为原则。

小明父母在离婚时未对探视内容进行约定,考虑到小明的的年龄、智力状况、表达能力,现能较为清晰地表达自己需求,应适度尊重其关于自身权益的真实意愿。

最终,法院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之规定,判决小明母亲每月可到小明住所地探望两次,并对具体探视时间进行了规定,小明父亲应予以必要协助,或可在场陪同。

法官说法: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要求探望孩子,是法律赋予其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出于子女健康成长角度考虑,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一般由当事人协议,可以约定具体的探望时间、地点、接送孩子方式等,以及遇有节假日、寒暑假等特殊时间是否需要增多探视时间,尽量避免因探望问题处理不当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协议不成诉至法院时,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探望的方式,应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及父子(女)、母子(女)感情的正常维系为原则。若父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人民法院将依法中止探望。为保证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健康,法院在处理类似案件的时候,会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学习生活情况、智力状况、表达能力等方面因素,从关注孩子的感受和身心健康成长出发处理探望问题,适度尊重其关于自身权益的真实意愿。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的父母,应当在离婚后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弥补孩子因为原生家庭破裂造成的伤害。在涉及孩子生活、教育等成长的重要环节时,应该从孩子角度出发,尽量协商一致,共同为孩子塑造一个和谐幸福的成长环境,将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强
编辑/赵加琪

相关阅读
藏匿孩子也算“家暴” 广州天河法院首次就怠于履行探视义务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
广州日报 2024-12-03
成年子女还在上高中,有权向离异父母索要抚养费吗?
法治日报 2024-08-11
强化职能寓教于审 法治护未健康成长
法治日报 2024-06-16
父母离婚孩子谁来养?以往案例这么判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30
起诉离婚期间丈夫带走藏匿孩子 妻子申请人格权侵害禁令获法院支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8
守护未成年人成长,昌平区人民法院发出首份“婚内监护权”人格权侵害禁令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2024-05-05
孩子在外闯祸,离异父母如何担责
扬子晚报 2024-04-19
当家庭破碎 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如何实现
中国青年报 2024-01-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