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田春艳:借助信息化应急管理平台建区域性应急物资储备基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5-24 23:2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及了强化安全生产,加强洪涝、火灾、地震等灾害的防御,提高救援和防灾减灾的能力。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田春艳表示,应建设好、利用好信息化应急管理平台,全盘考虑多个灾种的物资配置,建设多个区域性的应急物资储备基地,结合5G、大数据以及现代化物流手段,确保应急物资保障可控高效。

“去年,我提出了风险体系的建议,在闭会期间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在行业内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现在有了初步的调研结果。”田春艳表示,今年将提出健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突发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从风险预防预警以及风险发生后的应对措施两个方面提出的。

今年1月份青海西宁一处道路塌陷,导致一辆公交车陷入,10人死亡、17人受伤。“道路塌陷已经成为一种新型城市灾害。道路塌陷突发性很强,不知道什么时候、哪里会发生。”田春艳表示,目前我国在预测、预警方面的技术手段还是无法完全通过预测把危险扼杀在萌芽之中,所以启动研究一体化的检测预警体系十分必要。通过空中、路面与地面检测监测技术的结合,通过GPS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等技术,从空中大范围监测,系统里既有大范围的监测,也有重点监测以及地下雷达系统。

一旦道路塌陷之后应怎样进行应急处理?将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呢,对此,田春艳提出建议,应建设好、利用好信息化应急管理平台,要从顶层规划整体布局,统筹做好应急预警、分级处置、物资器械统一调配等多链条、全流程的工作。“建议由政府应急管理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全盘考虑多个灾种的物资配置,比如消防、防汛、抗震、防爆等等,建设多个区域性的应急物资储备基地,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结合5G、大数据以及现代化物流手段,确保应急物资保障可控高效。”她表示,还应该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制,统一领导、权责明确、处置高效的机制。发生事故通过现场情况的比照确定事故的等级,启动对应的应急预案,使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反应迅速、协调一致,相关单位人员能够快速妥善和处置。

此外,她还建议应加大力度培养专业高效的应急保障队伍,重视应急演练。“应急抢险具有零散、突发、紧迫、危急的特点,培养专业性高效队伍非常重要,对应急保障队伍的演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要实打实演练才能提高基层队伍的应急执行能力。”田春艳建议,还应加大对应急管理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尤其注重学研用结合,比如建立交通基础设施应急科学研究基地,组成由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相关企业组成的应急救援团队,努力产生应急性、专业性强的科研成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编辑/张丽
校对/李克明

相关阅读
摒弃“脚本”还原现场 北京西城举办2025年综合应急演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30
视点|摒弃传统“脚本化”模式 北京西城区举办2025年综合应急演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30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北京发布实施意见
北京日报 2025-05-06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新华社 2025-02-25
持续增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经济日报 2025-01-09
全文 | 北京市道路桥梁设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21
新修订!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20
探访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中国新闻网 2024-11-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