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获悉,在“传承纪念价值、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原则指引下,9月3日纪念活动使用的近5万把座椅正陆续被系统、高效地复用于城市各类公共空间。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更让座椅承载的庄严纪念意义在新场景中得以延续与升华。
北青报记者在首钢园服贸会区域看到,城墙红色的座椅错落分布在2号馆与3号馆之间的通道、首钢滑雪大跳台周边等区域。这种红色座椅与首钢工业遗产特有的“铁锈红”色调相互呼应,为园区增添了一抹亮色。时值早秋,晴日里阳光灼灼,散布在树荫下的座椅恰好为逛展市民提供了舒适的休憩角落。
“9月5日凌晨起,1500余把座椅就开始分批运送至首钢园,被安置在服贸会场馆区域、滑雪大跳台等人流密集区域。”首钢建投公司城市更新部部长刘飞飞介绍,为确保座椅长期稳定使用,公司在运输前特意定制了与座椅同色的钢制底座,座椅运抵后只需通过螺丝钉固定,即可牢牢扎根地面,操作非常简单。目前,这批座椅已全部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景观处工作人员肖依林介绍,近日,纪念活动在天安门广场的核心景观元素,如广场红旗阵、观礼台座椅、地毯、长城年号台等,陆续被复用于多种新场景。其中,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上的近5万把座椅,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兼具舒适性与实用性,并根据丰饶金、城墙红、橄榄绿三色进行科学调配,不同色彩的座椅均依据新场景功能与氛围精准适配,应用于学校礼堂、公园绿地、体育场馆及城市公共空间等多种场合。
目前,首钢集团将1500余把红色座椅用于服贸会相关区域,与首钢园工业遗存与现代时尚交融的风格特色有机融合,既践行了节俭办会理念,又增添了园区价值;北投集团接收2000余把座椅,应用于多个体育健身场所与市民活动空间,拓展了公共文体服务功能;市园林绿化局接收4700余把绿色座椅,后续将应用于陶然亭公园、紫竹院公园、玉渊潭公园等全市范围相关公园,与自然景观和谐相融;市教委接收9000余把红色座椅,后续将分配至多所大中小学校,服务于学校礼堂和日常教育教学,延续庄重和谐的育人环境;市体育局整体接收临时观礼台和座椅,后续将整体应用,满足训练集会和赛事活动需要。同时,丰台区整体接收4个观礼台(含座椅)应用于紫谷伊甸园、魏各庄民族文化园。后续,通州区也将整体接收4个观礼台(含座椅)安置于运河区域,平谷接收2个观礼台(含座椅),融入自然景观,让市民群众体验感受广场座椅。
肖依林表示,此次核心景观元素的规模化、精准化复用,是践行绿色、节俭、务实理念的具体体现,有效促进了公共资源的循环利用,让纪念价值融入城市发展肌理和市民生活日常,在新场景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