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此次会议意在“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部长熊继军主持会议。
这是不到两个月内,官方再度针对光伏行业召开座谈会。
7月3日,李乐成曾主持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会上有14家光伏行业企业及光伏行业协会负责人作交流发言。李乐成强调,要“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当时,有媒体称,上述座谈会是“光伏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以来规格最高的一次企业座谈会”。
相比7月的那次座谈会,本次座谈会新增了多个部门参会。
其中,中央社会工作部是党中央职能部门,于2023年组建,职责包括“统一领导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工作,协调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等。
此外,国家发改委是价格政策的制定及监测部门、市场监管总局是反不正当竞争的执行主体;国务院国资委是发电央企的主管部门,直接影响反内卷在招投标环节的落实;国家能源局负责组织制定产业政策及相关标准等。
为什么如此重视光伏产业?
光伏产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上游的硅料、硅片生产,到中游的电池片、组件研发、制造,再到下游的光伏电站建设运营,我国都具备强大的自主控制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蓬勃发展,为构建全球能源供应的多元化格局贡献了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2024年,在全球应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全球光伏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继续保持全球光伏产业的中心地位。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了277.57GW,同比增长28.3%,相当于2010-2020年11年的累计装机量。
不过,在产量、产能扩张的同时,光伏行业的“内卷”也受到了外界关注。受供需严重错配、非理性低价竞争影响,光伏各环节产品价格和毛利率大幅下降。
6月2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文中特别剖析了光伏行业的“内卷”现象。
“一边,行业各环节年产能均超1100吉瓦,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企业疾呼,产品价格像‘坐滑梯’一样,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到组件价格均大幅下跌。另一边,一些地方政府依旧热衷于招商引资、上马项目,给土地、给政策、给资金。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投资额超8000亿元。”
近段时间以来,光伏“反内卷”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
就在7月31日,工信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通知》,提到将对41家多晶硅企业实施专项节能监察。多晶硅是光伏产业链的起始原料,更是光伏反内卷的命门。
数据显示,7月初以来,硅料、硅片价格已大幅上涨,电池片、组件价格亦有所恢复。
接下来,光伏“反内卷”,还将持续。
8月19日的座谈会提到,遏制低价无序竞争。“健全价格监测和产品定价机制,打击低于成本价销售、虚假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
此外,会议还提到,要加强产业调控、规范产品质量、支持行业自律:
●强化光伏产业项目投资管理,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打击降低质量管控、虚标产品功率、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倡导公平竞争、有序发展,强化技术创新引领,严守质量安全底线,切实维护行业良好发展环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