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免疫功能自30岁左右开始走“下坡路”,这种变化是悄然、缓慢、持续发生的,不易被察觉。通过检测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免疫细胞数量与功能,有助于了解自己抵抗疾病的能力,以便及时“查漏补缺”,更好地维护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的影响,“大健康”理念正在被大众慢慢接受。其倡导:实施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要消除亚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痛苦,并做好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维护;帮助民众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转向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免疫力检测。
免疫力可以被量化吗?免疫力检测,测些啥?人人都要测吗?
基础检测:固有免疫细胞及亚群检测
组成固有免疫力的“成员”包括白细胞及其一些特殊亚群,如树突状细胞、B1细胞等。此外,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也在固有免疫防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是最为人们熟悉的“人体卫士”,具有吞噬异物、产生抗体、治愈机体损伤等功能。血常规检测可以大致反映白细胞的变化情况,以及白细胞的数量、不同种类白细胞的比例变化等,是评价固有免疫力免疫状态的重要依据。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粒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通常,病毒感染可引起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数量异常增加,炎症反应可使中性粒细胞数量和(或)比例上升,变态反应可引起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加,寄生虫感染和变态反应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加。另外,在发生感染、炎症及创伤时,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也是临床常用的评价固有免疫力的指标,其中以C反应蛋白(CRP)最典型,CRP升高(>10毫克/升)提示存在炎症。在补体活性的筛查实验中,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补体C3、补体C4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否处于活动期的相关指标。在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或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中,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检测也是常用的免疫力相关指标。
特殊检测:适应性免疫细胞及亚群检测
适应性免疫是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对抗原做出的特异性反应。根据淋巴细胞的发育部位、表面抗原、受体及功能等不同,可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临床上,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是检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检查,可获得人体血液中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数量,以及CD4+T淋巴细胞与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CD4/CD8)等信息。特定情况下,还可对淋巴细胞亚群做进一步分析,获知机体当前的免疫状态,辅助诊断某些疾病。
通常,CD4+T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于恶性肿瘤进展期、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应用免疫抑制剂,CD8+T淋巴细胞增多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或胞内寄生菌感染、恶性肿瘤等,CD4/CD8>2.5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1型糖尿病等,CD4/CD8<1.0常见于免疫缺陷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免疫力不必人人测、年年测
一般来说,非疾病状态下,察觉近期感冒多发、易疲惫、焦虑或睡眠状态不佳,担心免疫力降低或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时,首先应调整生活作息,合理饮食,适量增加运动,并观察不适情况是否有改善。如果改善不明显或情况更严重,应尽早就医,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辅以其他免疫力检测项目。
疾病状态下,宜根据临床治疗的需求进行白细胞数量和分类、淋巴细胞亚群等基础检测项目的检测,以评价人体免疫力,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
其中,T细胞分化亚群、B细胞分化亚群及特殊免疫细胞亚群等特殊免疫力检测项目,应在有需求的重点人群(中老年人群、亚健康人群或有意向采取细胞干预治疗者)或适宜人群(有不良生活习惯、慢性病,或有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中开展。未成年人因免疫系统尚处于发育中,各项指标波动较大,不宜做特殊项目的免疫力检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周琰(副主任技师)潘柏申(研究员)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