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我们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宣示中国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庄严立场,表达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公祭仪式上敲响的和平大钟,警醒我们勿忘国耻,以实际行动圆梦民族复兴。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也是国家公祭日设立10周年。“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将人们带入历史的时空,去感受历史的真实,触摸历史的遗存。国家公祭作为一种周期性纪念,是保存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递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祈愿的重要途径。
铭记民族历史,感知国家苦难,是爱国主义萌生的力量源泉。目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总数已新增至32位,其中大多是幸存者家庭的二代、三代,也有部分第四代加入,年龄最小者9岁。代替幸存者赴日参加证言活动、记录幸存者口述生活史出版成书、开通社交媒体账号讲述历史……他们以不同方式将历史真相代代相传。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统计,每年约有500万人次进馆参观,人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也凝聚力量。在纪念馆的留言区,2024年已留下12万多份观众的印记,其中“历史”“和平”“铭记”“祖国”“繁荣”等成为高频词。
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南京大屠杀之所以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落后,在于当时中日之间国力的差距。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迅速进入先进工业国家行列,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则未能跟上世界现代化的步伐。“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南京大屠杀留给国人的惨痛教训。今天,当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展现出新时代的新气象新作为,我们更加体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分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使命感在一次次国祭中激荡心间。
当今世界,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天下并不太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再强加给别人。任何国家也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我们铭记那段惨痛的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历史不再重演,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激发民族奋起的精神力量,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年,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展望未来,我国发展还将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外部打压还可能变本加厉。但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执着,让中华民族在浴血奋战中实现了民族独立,在不断探索中闯出了一条伟大复兴之路,也必将成为未来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的强大精神力量。
鼓舞“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勇气,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进魂魄,民族复兴的崭新历史将在我们手中写就。这,是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抗战期间牺牲烈士以及死难同胞的最好告慰。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