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下周举办 嘉宾将走进12345感受“北京服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1 08:01

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将于12月18日至19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国际和国内多位领导人、院士学者和基层一线代表参会。会上将发布“全球城市热线服务与治理效能评测报告”,并凝练形成《城市治理现代化北京宣言2024》。

当前全球城市化进程持续加速,城市治理面临诸多新的挑战。2019年以来,北京探索了一条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平台,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的城市变革,走出了一条以热线撬动超大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旨在宣传阐释接诉即办理念做法,加强世界城市治理领域交流研讨,共同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该论坛设永久主题:“人民城市 共创美好”,今年的年度主题是“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现代化”。紧扣论坛主题,设计6场平行论坛议题,概括为“三新三同”。包括“新篇”——城市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新质”——数智时代与城市治理创新、“新型”——精准治理与文明新形态,以及“同心”——城市公共服务与公众参与、“同向”——市民热线与回应性政府、“同行”——都市圈发展与区域协同治理等。这些议题既是对接诉即办改革实践的总结提炼,也是对国际社会关心话题的积极回应,具有贯通国内和国际的探讨价值和对话空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全球性。

预计参会人员超3100人,其中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160余名国际嘉宾,包括前政府首脑,联合国副秘书长、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教科文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城地组织高级官员(视频参会),驻华使节,希腊雅典等国际城市负责人,多国院士等知名学者等。国内嘉宾则有中央单位领导,上海、天津等城市负责人,以及基层一线、市民和企业等方面代表。

本次论坛设置了开幕式和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配套活动、闭幕式。其间将邀请嘉宾“走进12345”,沉浸式感受接诉即办,体验“北京服务”的温度;同时邀请国际嘉宾开展城市参观考察,实景实感首都历史文化底蕴、科技创新成果和基层治理成效。接诉即办纪录电影用“百姓故事、平民视角”讲述北京接诉即办改革实践。闭幕式上将开展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青年对话、理论对话和实践对话。

论坛还突出理论研讨,将发布中英文版理论研究成果。最值得关注的发布成果是“全球城市热线服务与治理效能评测报告”,选取北京、纽约、东京等20个城市进行评测,是全球范围内首个对国际代表性城市热线发展脉络与趋势的系统化研究,首创以治理型指标为侧重对城市热线服务与治理效能的全景式评测,首次在国际视野下对全球城市热线运行经验与模式的深入性总结。

基于两天的论坛讨论成果、吸纳国际共识,将凝练形成《城市治理现代化北京宣言2024》,为构建全球城市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力量。

内存

北京12345六年受理诉求1.5亿件

解决率和满意率均大幅提升至97%

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走过了6个年头。接诉即办赋予了12345市民热线新的生命力,串起了为民服务的同心圆,撬动了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刻变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昨天召开的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6年来12345市民热线共受理诉求1.5亿件,解决率和满意率均大幅提升至97%。

北京市构建起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主体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凝聚。在这样的多元共治格局下,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高效解决。接诉即办推动了政府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起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新模式。据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北京市政务和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沈彬华介绍,6年来北京12345市民热线共受理群众和企业反映1.5亿件,诉求解决率从53%提升到97%,诉求满意率从65%提升到97%,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同时,城市治理难题也实现改革破题。接诉即办通过精准回应式的“接诉即办”与积极行动式的“精准治理”有机结合,市民诉求成为驱动政府服务深刻变革的内生动力,既解决了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也攻克了城市治理的难点“大事”。改革过程中,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优势得以充分彰显。

沈彬华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窗口+智库”作用,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完善民生大数据辅助决策机制;同时深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坚持“每月一题”工作机制,专项治理高频共性难点问题。2025年已选取13个问题纳入“每月一题”专项治理,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新建住宅项目质量监管、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农村供水保障、规范住房租赁企业经营、商品售卖类平台企业合规发展、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管理、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生活服务业预付式消费治理等,高效协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推动城市治理的精准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