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财经|货币政策由“稳健”变为“适度宽松”,释放什么信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9 19:01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值得更关注的是,这是我国2011年以来首次改变货币政策立场,过去14年,我国的货币政策基调一直是“稳健”。

上一次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是在16年前

早在今年9月,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就曾撰文建议货币政策基调调整为“适度宽松”。回顾过去30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连平指出,货币政策基调由紧到松依次可划分为“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和“宽松”等区间。货币当局根据客观形势变化,以“稳健”为中枢,在“从紧”与“宽松”之间灵活调整,以达到稳经济和逆周期调节的目的。

公开信息显示,我国货币政策基调在1997-2006年是“稳健”;2007-2008年是“适度从紧”;2009-2010年是“适度宽松”;2011-2024年一直是“稳健”。2011年以来,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已长达14年之久。

据了解,2008年11月28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快速复苏。此政策延续至2009年和2010年。2009年7月2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指出当前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2010年12月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以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的局面。

当前我国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适度宽松”是仅次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2011年以来,我国一直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动摇。当前,我国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欧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因此,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有力度的降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意味着货币政策正在转向。

在董希淼看来,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多次降准、降息措施力度大、速度快,特别是1年期LPR从3.45%降至3.10%,下降3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从4.20%降至3.60%,下降60个基点,降幅均为历年最大。实际上,今年的货币政策已经是适度宽松。

“表述一改,做法全改。”知名经济学家、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我国正在进入新一轮政策刺激周期当中,本轮经济刺激的力度,不会低于2008年那次。市场对经济刺激政策早有预期。从内部看,未来防通缩将是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从外部看,外部环境有较大不确定性,要未雨绸缪,而经济繁荣是抵抗外部风险的底气。

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条件已成熟

“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当前推行真正意义上‘适度宽松’基调的货币政策条件已经成熟。”连平在文章中指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介于“稳健”和“宽松”之间,在当前情况下实施具有三点积极意义:第一,相比“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更加积极进取,可以匹配总量、价格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的运用空间,向市场注入充足的流动性,并推动实际利率显著走低。第二,相比“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要相对更为审慎。由于宽松力度相对适度,因而可以避免导致“大水漫灌”和严重通胀等后遗症。第三,与当前名为“稳健”但实际偏松的货币政策基调相比,其最大的积极意义在于,能够向市场发出更加清晰、明确的政策信号,使得市场各方更好地领会政策的宽松意图,并对后续政策形成一致性积极预期,增强对于经济复苏向好的信心。

未来降准降息都有空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明年还会进一步降准降息。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适度宽松”是金融危机期间的货币政策基调,预计央行明年将采取更大力度的降息降准,全年可能累计调降政策利率40—60BP,引导5年期LPR下行60—100BP。全年可能累计降准150—250BP。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认为,新一年降准降息均有空间。从量的角度看,当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相较5%的隐形下限仍有一定空间。从价的角度看,央行或选择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时段,并以下调存款利率作为配合。

董希淼认为,下一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在三个方面加大实施力度。一是要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政策调整走在市场曲线之前,超常规地进行预调,助力宏观经济熨平周期波动和外在冲击,体现出前瞻性;二是继续降准降息,2025年可降准0.5个百分点,政策利率下调50个基点,引导LPR下降25个基点,从而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成本,体现出有效性;三是运用好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创设新的工具,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支持,体现出针对性。

“但货币政策的作用终究是‘有效但有限’。”董希淼表示,无论是扩大有效需求还是防范化解风险,还需要以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采取更多有效有力的措施,而不只是寄希望于货币信贷政策。2025年,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应加快、加大调整优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形成合力,发挥好政策集成效应,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回升,从根本上稳定经营主体信心、激发市场有效需求。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稳健”→“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调整释放哪些积极信号?
央视新闻 2024-12-13
【新华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 适时降准降息
新华财经 2024-12-13
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 加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中国证券报 2024-12-11
玉渊谭天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什么?
玉渊潭天 2024-12-10
时隔14年,货币政策再提“适度宽松”,如何影响股债市?公募深夜研判
财联社 2024-12-10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多位券商首席积极解读“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证券时报 2024-12-10
货币政策重回“适度宽松”释放什么信号?专家解读
央视新闻 2024-12-10
超常规逆周期政策开启!14年来中央再提“适度宽松”,更大力度降息降准可期
第一财经 2024-12-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