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种叫“烟卡”的游戏在中小学生中风靡。据长三角消费联盟29日消息,日前,针对烟卡对未成年人可能产生的危害,江苏省消保委指出,商家向未成年人销售烟卡属于违法行为。江苏省消保委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烟草制品及其衍生品销售商的监管力度,严禁销售烟卡。一旦发现商家存在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烟卡会产生不良模仿效应 诱导未成年人吸烟
烟卡,即由废弃烟盒剪下来的烟标,折叠成纸牌大小制作而成的方形卡片,风靡于中小学生群体。原本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纸牌游戏,在中小学生的开发下普通纸牌被换成了烟卡。据了解,当前烟卡售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商家们以极低的价格回收或印制烟卡,随后以每张几角到几元不等的价格进行销售。而对于那些所谓的高端烟卡,其售价则显著高于普通烟卡。实际上,纸牌游戏本身没有什么危害,但当“香烟”和“未成年人”两个标签同时出现,就不免引发担忧。
烟卡对未成年人会有哪些危害呢?江苏省消保委指出,烟卡会产生不良模仿效应,诱导未成年人吸烟。未成年人在收集烟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烟草制品,这不仅增加了他们对烟草制品的好奇心,而且在心理上为他们尝试吸烟埋下了种子,从而诱使他们尝试真正的香烟。
引发价值观偏离,滋生不良风气。烟卡的流通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价值观的偏离和不良风气的蔓延。不同品牌的烟卡,依据其稀有程度和价值,可以进行交易和换算。获取稀有烟卡成为许多未成年人沉迷于烟卡游戏的关键诱因之一,也催生了未成年人之间的无谓攀比。
过度吸引注意力,影响学习生活。烟卡交易的活跃可能会导致一些未成年人将注意力和精力过多地投入收集和交换烟卡上,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此外,烟卡交易也增加了未成年人接触犯罪的风险,可能导致偷窃、抢夺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向未成年人销售烟卡属于违法行为
江苏省消保委表示,商家向未成年人销售烟卡,属于违法行为。《广告法》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禁止利用其他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公益广告,宣传烟草制品名称、商标、包装、装潢以及类似内容。而烟卡本身就包含烟草制品的名称、商标等元素,售卖行为与宣传行为无异。部分商家还存在擅自印刷、伪造、销售“假烟卡”的行为。有法律专业人士表示:“烟卡的制作和销售涉嫌违法。烟草制品属于国家专营、专卖的物品,未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可能触犯刑法,构成非法经营罪。商家私自印制烟草注册商标并制作成烟卡出售,不仅侵害了注册商标权利人的专用权,还可能面临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江苏省消保委认为,烟卡并非简单的纸牌,不能对隐藏在其后的问题视而不见。烟卡的流行不仅可能成为未成年人接触烟草的途径,还可能成为不良商家利用的工具,通过烟卡上的烟草广告或相关元素诱导未成年人对烟草产生兴趣。此外,烟卡的流行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未成年人之间的盲目攀比、不良竞争,以及可能的校园暴力等违法行为。
应严禁销售烟卡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烟草制品及其衍生品销售商的监管力度,严禁销售烟卡。一旦发现商家存在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同时,对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烟卡的行为实施严厉打击,要求相关平台主动下架并清退销售烟卡的商家,阻断烟卡的流通渠道。
各地市烟草局、市监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需加强联合执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定期的市场检查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确保烟草制品及其衍生品的销售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针对校园周边的小商店、文具店、玩具店等重点区域,定期开展全面摸排检查,防止出现漏网之鱼。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普法活动,引导商家自觉履行主体责任,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严守保护未成年人责任底线;提高学生对烟草制品和烟卡游戏认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学校需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措施,明确责任分配,加大控烟宣传力度,创建无烟校园环境,并严禁学生在校内进行烟卡游戏。家长也应主动承担监督责任,及时制止孩子接触和购买烟卡,远离烟草制品及其衍生品,加强教育引导,帮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倪家宁
校对/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