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市场回暖 哪家基金公司产品看点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20 15:30

9月下旬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陆续落地,推动A股走出了一波超预期的反转行情。而受此提振,市场风险偏好与流动性的攀升,让权益类基金的盈利效应也显著增强。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市场的整体规模实现了稳健增长,总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内第五次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权益类基金规模同比增长13354亿元。

具体来看,主动权益类基金以3.78万亿元的季末规模,迎来了过去近两年来的首次季度规模反弹。而包含场内外基金在内,所有股票型被动指数则在过去的一个季度内,环比实现了从2.39万亿元到3.47万亿元的飞跃。

权益基金发行回暖,离不开基金业绩表现向好。Wind数据显示,在有业绩记录的超11000只权益类基金中(不同份额分别计算),超9500只基金在9月30日时点,实现了年内正收益,占比在七成以上。回报率达到20%以上的基金更有2668只,占比接近1/4。

从净利润的视角来看,三季度中国内地公募基金则为基民盈利共计1.12万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贡献8873亿元,占比超八成。

下一阶段,“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已然成为资本市场的政策主线。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优化权益类基金产品注册、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大力推动宽基ETF等指数化产品创新……在权益基金的更广阔的发展舞台中,又有哪些机构与产品值得关注?

主动权益基金“收复失地”

新一轮震荡复苏行情下,A股在9月末的放量上行,让一批主动权益基金在三季度明显收复了业绩失地。

Wind数据显示,从9月24日至10月30日一月有余的时间内,全市场近8000只主动权益型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平均增长了19.3%,其中97%均取得了正收益。基金的超额能力也有所回升,平均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达到了近4%。

业绩的回温,也让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的规模在自2023年的持续逐季下行后,首次出现了回调。截至三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的总规模实现3.78万亿元,环比上季度增长2444.21亿元;占公募基金的市场规模比例为12.28%,较上季度微增0.77%。

市场中主动权益的新发数量同样取得了平稳增长,较上季度增加38只。

明星基金经理的代表产品无疑最为“涨粉”。数据显示,知名百亿基金经理的规模收复绝对值最为显著——在三季度规模增长前10名的主动权益基金中,张坤、葛兰、谢治宇等旗下的大规模产品均榜上有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民向权益市场的回归浪潮之中,以分红高、盈利稳定为显著特征的红利类产品,在三季度依然颇受欢迎,其中易方达港股通红利A和前期表现尤为突出的工银红利优享A两只基金,位列三季度份额增长前10的基金名单之中。

业内观点指出,随着市场流动性的进一步释放,主动型基金经理往往更有望“大展拳脚”,在市场中充分“试金”其投资策略、验证专业管理能力。不过对于想要投资主动权益基金的投资者来说,在关注三季报的同时,仍应着眼于产品的长线业绩和基金管理人的综合水平。

中长期维度上,哪些主动权益基金有着较为亮眼的业绩兑现?中国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中心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工银战略转型主题股票A近五年以167.25%的总增长率在全部标准股票型基金(A类)中居首(1/188)。该基金成立于2015年2月,三季度报告规模超29.63亿元,由杜洋管理。

除此之外,工银瑞信旗下还有多只产品也在过去的数年间保持了良好的业绩记录。根据产品定期报告及晨星中国基金排行榜,截至三季度末,工银创新动力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业绩回报分别达11.57%、28.08%、100.68%,近五年业绩位居大盘价值股票型基金同类5/72;工银物流产业股票A近一年、近五年业绩回报分别达26.41%、168.95%,近一年、近五年业绩分别位居大盘成长股票型基金同类1/569、2/263。

此外,如若用区间净值超越业绩基准年化收益率这一指标观察基金的长线收益挖掘能力,过去五年来,工银物流产业、工银战略转型主题包揽了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前两名,分别跑出了21.33%和19.92%的超额。

作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银行系公募管理人,工银瑞信基金展现出了穿越牛熊、跨越周期的投资管理能力。根据海通证券2024年第三季度的最新排名,工银瑞信基金近7年、近5年的绝对收益与超额收益,在权益类大型公司业绩排行中均位列第一(1/13),这两项指标近2年的表现也非常突出,排名位列三甲,分别为3/13和2/13。

权益指数引领被动投资新时代

三季度权益基金的另一大特征,还在于被动投资的大放异彩。近年来,凭借低廉的费用成本、投资的广泛分散性、操作的高度透明以及交易的快速便捷,被动指数型基金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而9月26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到,要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等。正是在月内,ETF规模首次突破3万亿元。截至国庆节前收盘,全市场ETF规模达到3.17万亿元,较9月初增加4559亿元。

具体到权益类指数,Wind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市场2582只股票型被动指数基金平均涨幅实现11.53%,增长率在20%以上的则有794只。基金的整体规模则从年中的2.39万亿元,环比增长至3.47万亿元。其中,百亿规模的产品自27只增至35只,千亿规模产品则从4只增至6只。

分投资类型来看,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宽基指数产品,在A股市场的全面上攻期尤其受到投资者青睐。9月政治局会议以来,宽基指数迎来快速反弹,在9月30日当日沪指重返3300点,规模居首的沪深300ETF成交额更是突破250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

反弹行情的崛起,也让市场在三季度的整体风格实现了从大盘价值向大盘成长的转变。在A股核心宽基指数中,创业板指在三季度领涨,区间涨幅高达33.43%。北证50、科创50紧随其后,区间内分别上行了24.24%和22.51%。沪深300和上证指数的涨幅也分别达到了16.07%和12.44%。

在主题和行业方面,哪些板块斩获了高收益?据观察,作为9月下旬新一轮市场反弹的急先锋,一批跟踪非银金融、综合金融、房地产行业的指数基金在三季度领涨。电子半导体板块在季末的发力,也让云集“专精特新”龙头企业的北证50指数分到了一杯羹,工银北证50指数表现亮眼,晨星中国开放式及ETF基金业绩排行榜中显示,至三季度末,其近一年业绩位居同类5/217。

在长线维度上,工银中证传媒指数近2年和近3年分别以43.3%和12.11%的收益率,均位居同期同类产品第1名。

眼下,业内人士认为,受益于“长钱长投”“耐心资本”等政策加码,险资、银行理财等中长期资金流向权益市场可能会进一步加速,指数基金或为低位投资的优质选择。

而展望后市,工银瑞信基金分析认为,随着我国加快科技强国建设和技术创新,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将有丰富的投资机会。比如,人工智能、半导体产业、智能汽车、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新能源、生物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用不断加快,未来这些领域有望涌现出一批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企业。

三季度末以来,一系列场内外中证A500指数基金的认购热潮,或证明了这一点。虽为宽基指数,但编制的创新性与行业分散性特征,让A500显著怀有更丰富的“新质生产力”基因,也成为近日来资金布局的首选。9月20日以来,我国首批10只中证A500ETF正式成立,并火速顶格募集至200亿元规模上限。

此后10月25日和11月5日,跟踪该指数的场外基金和第二批ETF基金亦相继发行,头部大厂也纷纷加入。其中,包括易方达、嘉实、工银瑞信等在内的6家基金公司正式集齐了包括A50、A100、A500在内的“中证A系列”ETF三剑客,后续或将在行业竞争中显现身位优势。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