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低龄老人就业难,需要“精准破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9 16:44

前不久,一则“父母开始老了,却还在排队找工作”的消息引发公众对于低龄老人(60—69岁)再就业的关注。媒体近日调查发现,许多低龄老人虽然到了退休年龄,却仍选择工作为家庭“撑起半边天”。可对他们来说,要找到一份工作尤其是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可能也会因其法律意识薄弱或一些工作的临时性,导致职业保障力度不足。(10月29日《法治日报》)

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我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未来老年人口规模还会继续扩大。在低龄老人群体中,有强烈就业意愿的人并不少,然而从实际看,不少低龄老人面临就业难。

调查显示,42.9%的老年人为保持精神和身体上的活力愿意重返职场,14.3%的求职者希望实现自我价值、发挥余热,75.2%的求职者期待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增加收入。另一调研结果显示,近八成受访者认为“就业岗位受限”,四成受访者认为“薪酬低于同岗位年轻人”,认为“技能过时”的超过三成,认为“薪酬较低”的也有四成左右,其中“年龄壁垒”是低龄老人面临的最大考验。

所有这些问题,都会损害老人就业权益,打击他们的就业信心,既影响就业增收,也影响他们发光发热。所以,对于低龄老人群体面临的就业难,从政策层面到社会层面,都应该以问题、目标为导向,尽最大努力清除阻碍老人就业的“拦路虎”,为其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比如针对“年龄壁垒”影响老人就业,既要开发适合低龄老人就业的工作岗位,也要引导用人单位看到低龄老人所具有的经验优势,还要通过奖补、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吸纳低龄老人就业,更要消除年龄歧视。再如,针对“就业岗位受限”“技能过时”影响就业,应当对低龄老人加强针对性技能培训,使其技能与时俱进,拓宽就业选择。

实际上,在我国发展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就业岗位供给也是多元化的,但由于用人单位和低龄老人的需求信息不对称,就会影响后者就业。所以,亟待围绕低龄老人群体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一方面充分展示求职老人的专业、资源等优势;另一方面,要向老人展示用人单位对经验型人才的需求信息。更要围绕低龄老人就业系统谋划银发产业、银发企业、银发项目等,为老人提供定制版就业服务。

简言之,低龄老人的就业难亟待精准破解、大力破解,解决相关问题的力度越大、越精准,才能圆更多低龄老人的“就业梦”。实际上近年来不少文件已作出相关部署安排。以今年为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出,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也规定,强化大龄劳动者就业岗位开发等。

如何将相关文件落地是对有关各方的最大考验。只有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才能精准破解低龄老人就业难。此外,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构建系统性的制度体系,更好维护老人就业权益。

文/海凝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