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档,北京出品的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以8.05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档期冠军。事实上,“京产”电影近年来的亮眼表现并不罕见,电影《志愿军》系列、《长津湖》系列、《战狼2》等一大批兼具思想深度、艺术高度和精神力度的北京出品电影作品脱颖而出,将新主流电影推向了一个高峰,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
正如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所说,“北京出品”已经不仅仅是早年间的“京味”电影,而是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中国电影”代表。
核心意义
树立电影工业化新标杆
中国影史票房总榜冠军位置至今依然被一部“京产”电影所占据,它就是《长津湖》,总票房为57.75亿元。
作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精品力作,电影《长津湖》重现了70多年前那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影片由中宣部和国家电影局推动,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博纳影业集团和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打造。《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以英雄团队“穿插连”战斗行动为主线,选取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典型场景、主要行动和代表性人物,将抗美援朝精神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深刻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再度将主旋律电影的品质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和领域。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电影《长津湖》出品人及总制片人于冬介绍,《长津湖》经过五年多的剧本打磨,两年多的细致筹备,超百公里的战役战术设计,动用了超过7万人次群众演员的参演以及近百家后期特效制作公司的技术支持,终于将这一部13万字的剧本精雕细琢成一部足以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鸿篇巨制。
于冬认为,《长津湖》对中国电影产业最核心的意义,在于树立电影工业化新标杆,“《长津湖》的特效、制作、类型化叙事均达到全球顶级水平。影片片尾字幕将近8分钟,列出了1.2万名工作人员的名字。主创和幕后阵容都非常强大,有超过100家全球特效公司在为这部电影服务。电影里每个人物的造型、行为、情感的设计和实施,都至少做了10轮以上的测试,用上千幅图纸固定下来,以便在拍摄中能够准确完成所有细节。”
《长津湖》组建了以黄建新为总监制,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重量级导演联手,吴京、易烊千玺、朱亚文、李晨、胡军、段奕宏、韩东君、张涵予等众多实力派演员共同参与的主创阵容,精锐班底各展所长,碰撞出统一的叙事与美学追求。影片拍摄时,剧组上下一心,以超强的“战斗精神”频频突破极限,让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黄建新感叹:“三位导演一见面就讨论沟通拍摄的事,工作人员和演员也都时刻保持着战斗状态,这种浓厚的创作氛围是在很多剧组中看不到的。”剧组曾遭遇接近-30℃的超低气温考验,更曾直面沙尘暴、冰雹等恶劣天气的挑战。
影片总监制黄建新从事电影工作40余年,仍然感慨这部影片的拍摄难度:“这个戏的难度太大了,已经超出了我的经验范畴。每天动辄几百上千人,有时算上工作人员有六七千人在现场工作。而且有大量的夜景,难度非常非常大。这一系列都超出我们拍电影的常规工作范围。”
强大共鸣
展现文化认同和自信
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不同于好莱坞战争片,《长津湖》展现的是独属于中国人民的情怀。有网友曾问电影《长津湖》有没有“彩蛋”,有人这样回答:“当你走出影院,看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山河无恙,就是最大的‘彩蛋’。”可见人们从这部电影中得到的共鸣与触动。
正如于冬所说,一部电影的成功,一定是对现实生活有观照的,与当下的观众产生强大的共鸣性,“今天的中国观众更希望银幕上的英雄是中国人的英雄,更希望在银幕上看到中国人的情感故事。这种自信心和文化认同的背后,其实就是我们祖国的强大和人民心中的幸福感。”
陈凯歌说:“形象地说,抗美援朝战争,犹如一颗照明弹或信号弹,升上了上世纪50年代的夜空,照亮了这个国家的前途。在好莱坞的电影中,你不会看到一个饱受压迫的民族,‘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这在好莱坞电影里面是看不到的。”
《长津湖》系列电影可谓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整个中国电影的一次全行业的合力托举。这个系列的成功为新主流大片的创作开辟了一种全新艺术路径——既能够忠于历史、不拘细节,又能够达到视听语言的创新和制作水准的升级,从人性深度呈现家国话语体系的多元性和深度。这种贴近时代主题的创作趋势得到了心灵的共鸣和认可。
不懈探索
新主流电影带动大盘增长
在中国电影人的不懈探索下,新主流电影屡屡带动大盘增长。近几年的国庆档,频频有主流大片领跑的身影。仅仅在2021年,中国新主流影片有30部之多,成为“中国叙事”的最佳载体。张艺谋导演的谍战片《悬崖之上》、“中国胜利三部曲”之一的《中国医生》、重现李大钊从容赴死革命经历的《革命者》、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守岛人》以及《1921》等。这些影片都在创作中不断寻找到与当下观众的“对话”,契合中国观众对于中国故事和价值观的认同。而从2019年以来,《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长津湖》《万里归途》《志愿军:存亡之战》等主流大片成为国庆档绝对的领跑者,成功带动了重要档期的电影大盘增长。
电影《长津湖》的火爆更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长津湖效应”。有的观众自发前往烈士陵园吊唁献花,有观众在家自制冻土豆,体会当年志愿军战士历经的艰苦,互联网上也掀起了全民致敬志愿军战士的热潮……无数观众用最质朴的方式分享着电影带来的感动,表达对“最可爱的人”的诚挚敬意,电影《长津湖》激发了电影市场、文化市场的热度,为社会文化生活注入巨大的活力。
可喜的是,《长津湖》之后,现象级的新主流大片依然在不断涌现,进行着自我挑战与题材刷新,契合了中国电影观众对于本土题材、本土心灵的需求,用细腻的中国叙事、感人的家国情怀,将向上向善的能量注入观众内心。
声音
“京产”新主流电影完全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长津湖》《战狼2》等京产“现象级”作品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电影市场、电影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起到了普及电影文化的作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价值观通过这些电影得到了传播和深化。
北京市文联副主席黄建新:《长津湖》等京产新主流电影是中国人拍的,片中对待战争、和平的态度,对待兄弟姐妹的态度,完全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长津湖》做到了青春态的转化,找到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象和故事;生活态的转化,非常有生活质感,让观众感觉接地气;英雄态的转化,把过去年代的英雄转化成今天人们所接受的英雄态,非常质朴,让人感同身受。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