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景区限制游客自带食品不能以损害消费者权益为前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8 15:40

“只有他们(景区商家)卖的东西才可以带进去吃,我们自己拿的食物就不能带。”近日,有游客发布这样一则视频。视频中,景区工作人员制止了游客带食物上山的行为,称清扫任务重,“每天山上都是鸡爪、瓜子皮”。此事引发社会热议。有不少网友评论认为“不如明说只能买景区的东西吃”“就是为了强制让游客购买景区的商品”。(10月28日《法治日报》)

景区对于限制游客带食物进入的做法,对外宣称是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及方便景区实施管理。这样的理由有其合理性,毕竟游客自行带食物进入景区,可能会产生垃圾,增加清扫保洁的难度。同时,盒装方便面食用后的残羹与汤包料,不合理抛洒会造成破坏环境,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

在游客丢弃的众多垃圾中,自带食品所占的比例最高,对环境的污染风险也最大。如果限制旅客自带食品尤其是包装比较复杂的食品,则能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有助于景区更高效的管理。维护景区环境卫生,需要所有游客主动参与,也正因如此,对于一些景区限制游客自带食物上山的行为,有不少网友给予了支持。

不过,方便管理不能干涉游客自主选择的权利,更不能以此作为景区牟利的机会。事实上,从部分景区的操作来看,限制游客自带食品进入的目的,部分是为了售卖景区食品的需要。不久前,有网友在短视频发布视频称,在某景区准备吃自带泡面时,却被工作人员阻止,理由是“泡面汤水会污染环境”,而且强调“景区明文规定禁止泡方便面”。 与此同时,景区还在出售用水泡的热干面,而且工作人员在打扫卫生时,还将泡面的汤倒入草坪。后经景区相关管理机构调查,网友反映的情况属实。如此反常的做法,让一些网友担心景区有过度商业化之嫌。

景区限制游客自带食品涉嫌垄断经营,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利。相关个案足以说明:2019年年初,上海某高校大学生小王携带零食进入上海迪士尼乐园时被园方工作人员翻包检查,并加以阻拦。后经司法调解,原、被告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由被告补偿原告50元,并促成了迪士尼方面对相关自带食品禁令的调整。景区限制游客自带食品进入景区,就像餐馆以“食品安全”和“消除纠纷”为由,禁止消费者自带酒水,只能消费商家提供的相关产品一样,都属于损害消费者切身利益的违法行为。

如果景区无法为游客提供等价的替代性服务,限制游客自带食品的行为更加难以立足。即便景区限制了游客自带食品进入,若消费的需要没有发生变化,景区的管理方式和效率没有得到提升,制造和产生垃圾的状况未能得到优化,这样的规则就会显得不合情理。

防止游客乱丢垃圾和污染环境,不能是侵害和削弱游客的权益为前提,而是应当优化和提升管理服务方式。景区既要通过文明倡导以提升游客文明投放垃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又要实施有效的管理与处罚措施,对违规的行为给予惩戒,如此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解决景区“吃”的争议需要景区和游客的双向奔赴,只有景区尊重了游客的基本权利,并提供了具有高性价比的选择机会,有了更令人满意的秩序规范,游客自带食品乱扔垃圾的状况才会实现“由少到无”的转变。

文/堂吉伟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