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卫星进行降水测量,可令观测能力显著提升,10月20日至21日,2024暴雨东湖论坛在汉发布“首颗降水测量卫星投入业务运行”等九大暴雨科技重要进展。
本次论坛由中国气象学会和全国暴雨研究中心主办,围绕暴雨及次生灾害学术交流研讨。此次发布的2020—2024年九大暴雨科技重要进展中,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完成的“我国首颗降水测量卫星投入业务运行”排名第一。
2024年5月,我国降水测量卫星投入业务运行,首次实现高精度三维降水测量,使得我国降水综合观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4月16日9时36分,长征四号乙遥五十一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颗降水测量专用卫星风云三号G星送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是我国第二代低轨气象卫星系列风云三号的第7颗卫星,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双频主动降水测量雷达与被动微波、光学遥感相结合的综合探测,可提供全球中低纬度地区降水三维结构信息,为提高降水气象预报准确率提供支持。
风云三号G星也是我国发射的国内首颗、国际第三颗降水测量气象卫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运行“上午、下午、晨昏、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截至目前,我国共有8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正持续为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
相关研发人员介绍,凭借这项重大科技进展,我国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卫星观测数据的更新时效将进一步提高,可将预报精度提高3%左右,预报时效延长24小时左右,卫星全球观测频次可达每4小时1次,可将气象灾害监测时效提高近1倍。
风云三号G星在轨运行后,还将通过探测云、水汽、气溶胶、风场等相关要素,进一步研究降水形成过程,并且能精确感知到地球大气0.2毫米/小时的降水强度变化,探测到“毛毛雨”般的降水强度,精准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武汉市气象台专家透露,日常武汉市民通过手机就能随时查看降雨信息,无论是“毛毛雨”还是暴雨都能提前预报,和我国首颗降水测量卫星的投入运行密不可分。
由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完成的梅雨锋暴雨科学试验、云雨区微物理及热动力协调的资料同化关键技术也入围了九大重要进展名单。
文/刘海锋 代蕊 李傲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