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有言:“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虚的君子,通过保持谦恭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修养。
做人做事,宽一分待人,退一步处事,为别人留个位置,给自己留点余地,是做人的智慧,更是一生的修养。遇事如若骄傲、狂妄,只会暴露自己的无知和浅薄,甚至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国演义》中,曹操身边有两位谋士,杨修、荀攸,二人皆出身世家,才华横溢,然而命运却完全不同。
杨修恃才傲物,不懂得收敛自己,多次触犯曹操的底线,最终因“鸡肋”事件被曹操处置。
当时,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两军相持不下,曹操进难以取胜,退又恐被人耻笑,左右为难。
夜间,军中请示口令,曹操刚吃完疱官送来的鸡汤,看着碗里的鸡肋,一时感慨,随口道:“鸡肋。”
杨修闻得口号“鸡肋”,随即就让随行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兵。众人见状疑惑,杨修解释道:“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王欲还也。”众人恍然大悟,纷纷称赞杨修才思敏捷,也都跟着收拾行装,做撤离的准备。
曹操得知后大怒,以蛊惑军心之罪处置了杨修。杨修的小聪明,让他出尽了一时的风头,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丢了性命。
而荀攸则懂得谦守、大智若愚,外表文弱胆小,但是内心却洞察一切。
他军事才能卓越,妙计百出,被称为曹操的“谋主”,帮助曹操多次取胜,然而他从不多说一个字,不多邀一次功。
在受到赞许的时候,总会为别的谋士邀功,谦逊处事,说自己也是受到了他人的指点。
荀攸足智多谋,又懂得藏拙,曹操十分器重他,多次为他请求封爵。荀攸死后,被追加谥号敬侯,备受后人尊敬。
“人应克服的是自己的虚荣心,炫耀欲,要对付的是自己时刻想要出风头的小聪明。”步步抢先他人,事事争强好胜,无非是为了占风头,抢功劳。
占尽风头,锋芒毕露,只会冒犯别人,遭人排挤,最终令人敬而远之,自己满盘皆输。
真正有深厚底蕴的人,都懂得谦恭。他们愿意放下身段,以平和、尊重的态度去倾听他人的声音,无论是对知识的渴求,还是对情感的共鸣,都抱持着一种开放与接纳的态度。
越有见识的人,越谦恭。学会以谦恭之心行走在这世间,才能走得更稳,站得更高。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