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临时关闭近一年的香山碧云寺恢复对公众开放。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折子工程之一,临时关闭期间,香山公园对碧云寺内的罗汉堂、菩萨殿等7处文物建筑进行修缮,修缮面积2837.13平方米,约占全寺建筑总量的三分之一。
香山碧云寺位于香山公园北侧聚宝山山坳中,占地4万余平方米,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两代扩建,特别是在清代曾作为皇家寺院、行宫,形成现有格局和规模。整座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层层叠起,在中轴线上是山门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菩萨殿、中山堂、塔院等建筑,同时,在南北两侧各有禅堂院和水泉院两个跨院,布局呈对称,错落有致。寺内古树参天、泉水环绕,四季分明、景致极佳,留存明清两代建筑以及许多精美的石雕石刻,以其珍贵的文物遗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为西山一带最为迤逦精美的寺院景区之一,于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公园规划建设科副科长梁洁介绍,香山碧云寺于1954年对外开放以来,先后进行过几次局部性文物修缮工作,但是关闭修缮此次还是首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文物修缮。由于年代较长,碧云寺内主体建筑的屋面出现渗漏,导致木构架受潮,进而发生变形、局部下沉、歪闪等情况。
“此次对主体建筑进行修缮,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屋面挑顶,然后对木架进行拨正归安,对糟朽的部分进行更换、修补,最后再恢复屋面。就像我们现在建造房屋也要做好屋面防水一样,虽然古建筑修缮的屋面防水与现在的做法不同,但是都是为了更好保护内部的木构架、墙面和室内装修。”梁洁说。
在碧云寺古建筑修缮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历史的印记。香山公园宣传科科长绪银平介绍说:“在大雄宝殿拆除屋面后,露出大木构架时,上有炭黑色的字迹,写有明天启三年王小斋进行修缮,清晰可辨。再比如,在建筑外檐护板后,露出一直被清代彩画遮挡住的明代彩画,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研究古建筑的鲜活教材。因此,在整个修缮过程中,我们也十分注意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能够经历这样一次大型的古建筑修缮工作,大家也增长了不少见识。”
经过修缮的碧云寺今起恢复开放后,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重要时间节点将在主要殿堂为市民游客提供义务讲解服务。今后,香山公园将筹备“碧云寺历史文化展”以及特色研学、科普活动等,让市民游客通过多种形式,更加深入了解感受古建、石刻等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通讯员 绪银平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