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以“再生农业,生生不息”为主题的“再生农业观察+”调研活动在北京市昌平区拜耳耘远农场举办。拜耳作物科学事业部发起的再生农业观察团各组成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并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出发,积极探讨再生农业在中国更广袤土壤的落地路径,以期凝聚更多智慧与力量,助力再生农业在中国更好的发展。
再生农业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农业模式,也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一种体现,其以“提质增效、以少产多、丰产复苏”的特点,通过提高土壤质量、优化种植模式等方式,帮助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助力农户增产增收,减缓气候变化,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背景下,再生农业倡导建立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的农业粮食体系,以此帮助种植者收获生产效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效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在本场活动的实地调研环节,再生农业观察团在拜耳昌平耘远农场中重点参观调研了病虫害综合治理示范、农药产品安全管理、土壤和水源保护、生态岛等再生农业前沿落地实践。在番茄棚中,针对线虫、根部病害与土壤微生态三大根域挑战相应的解决方案吸引了大家注意,再生农业聚焦于土壤健康及其永续利用,投入更少但产出更多的方案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水乐清” 装置能够通过微生物自然降解达到农药废液零污染排放。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副站长李琳认为,再生农业的出现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也亟需推动农业向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北京市植保站紧密关注着再生农业的发展,积极参与再生农业实践探索,积极推广了绿色防控技术,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绿色防控体系。北京市植保站与拜耳合作共建银黄“耘远农场”,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更为推广再生农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目前,拜耳已在中国启动4家耘远农场,致力于可持续农业示范。此外,拜耳支持中国首份再生农业系统性报告《以再生农业助力多重目标下的中国农业可持续转型》的撰写发布,为再生农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前沿的理论支持,并积极参与了国内首份《再生农业管理规范-种植业》团体标准的制定,推动种植业再生农业模式的生产管理与评价体系走向规范化。
拜耳作物科学业务拓展总监郭京萍表示,拜耳耘远农场项目是拜耳发起的开放平台,我们希望将全球智慧和经验引入中国,吸引更多合作方在这个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平台中,共同参与再生农业理念的进一步推广。我们今天所在的亚太首家耘远农场、北京银黄绿色农业生态园,在2021-2023年合作期间,农户年收入提高10%、成本节约20%、处理含农药废液约4000升。此外,拜耳作物科学表示未来十年将推出十大重磅创新产品,支持全球种植者向再生农业的转型。预计到2030年左右,将再生农业推广到全球1.6亿公顷的土地上。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