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肇庆给矿山“做CT”?北大学生用科技赋能“矿业智变”
南方日报 2024-09-13 08:34

地处北回归线上的肇庆市封开县,拥有矿产地102处,已探明矿产33种,包括石灰岩、花岗岩、铜、黄金等。9月6日,在封开县罗董镇大排矿区,来了一群身穿荧光马甲、头戴安全帽的年轻人。

他们背着沉重的仪器,小心避开松散的岩石,放飞无人机、埋下地震仪,神情专注地记录屏幕上跳动显示的数据。“我们在给矿山‘做CT’。”他们说。

他们是来自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下称“北大地空学院”)的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由4名博士研究生和10多名本科生组成。

为何他们会来到肇庆的矿山?“校地对接”共建实践转化平台

在今年的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中,有52支来自省外高校的大学生队伍。这支来自北京大学的“地空赋能,矿业智变”突击队就是其中一支。

近年来,团省委打造“县镇出题、学校揭榜、滚动推进、长期结对”的“学校+县域”合作模式,建立校地结对共建的实践育人平台和以县域为依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转化平台。突击队成员、博士研究生陈麒安介绍,在这一机制支持下,北大地空学院组织实践团多次到肇庆调研,并在今年4月成立了肇庆市—北大地空学院青年人才联络站。

在“校地对接”中,他们得知,矿产资源丰富的封开县正在进行矿山智能化转型,而地质灾害的智能化综合防治,是其中重要课题——为确保矿山安全生产,早期识别和预警地质灾害风险,就要精准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这与我们的专业不谋而合!”突击队成员、博士研究生袁源介绍,可以将自己科研中常用的浅地表结构探测技术手段,应用于矿山的智能化安全监测。于是,他们组建了“地空赋能,矿业智变”突击队,深入矿山勘察,收集数据进行调查研究。

搭建矿区智能化监测应用生态

给矿山“做CT”要怎么操作?陈麒安介绍,队员们运用浅地表结构探测技术与设备,对矿山地表滑动面进行监测,并识别沉积层空区。收集的地质数据,将与矿区共享,助力矿区的地质安全监测。

突击队成员、博士研究生樊文韬解释,采矿作业时会产生类似于地震时的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遇到不同性质的岩层后会产生反射、折射等现象。他们在浅表土层中埋下地震仪,可以滤除掉常规采矿活动的频率信号,分离出地表微小形变信息。通过对这些地震波信号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矿区岩层的“地质画像”,捕捉异常信号。

除了地震仪,队员们的“法宝”还有无人机、干涉雷达和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等。例如,干涉雷达技术利用卫星雷达,实现大面积、高精度的矿区地表变形监测,在强磁干扰、恶劣气候等环境下也能稳定工作。

突击队成员、博士研究生王韬智介绍,综合使用这些设备和探测技术,可以搭建起一个“空—天—表—地—深”的智慧化多维矿山安全监测架构,实时监测岩土圈层信息并提供预警信号。

“再配合人员、设备、环境等相关数据,利用云服务提供统一数据接口,我们就可以搭建起‘一矿山、一张网、一平台’的矿区智能化应用生态。”王韬智兴奋地说。

文/厉思璇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公示
工人日报 2023-04-14
中共中央关于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
新华社 2021-06-29
2019应急救援与生产安全事故十大典型公布,响水爆炸在列
澎湃新闻 2020-01-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