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远离疾病致残风险,贵在写好健康这个大写的“1”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4 13:00

今年8月25日是第八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今年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为“预防疾病致残,共享健康生活”。做好残疾预防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各地在残疾预防知识普及、预防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疾病致残、伤害致残以及促进残疾康复服务等方面皆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防控疾病致残为例,截至2023年,我国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60%以上,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超3000,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超95%,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0%以上,重大地方病的县(市、区、旗)控制消除率超95%。这些鲜活的数据生动展示了残疾预防工作成就,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健康中国迈出的坚实步伐。

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的疾病致残发生风险仍然较高。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约75%的残疾人是后天获得性因素致残,其中超过80%是因病致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渐成致残的“危险杀手”。加上久坐不动、饮食不健康、三餐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这些都给疾病致残预防工作带来了诸多压力和严峻挑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各地应坚持健康优先的原则,保持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拿出更有针对性的实招硬招,系统融合残疾预防服务资源,持续完善预防机制、优化预防措施,更加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疾病致残的发生、发展。

预防疾病致残,重在宣传教育上做足文章。利用残疾预防日、爱眼日、爱耳日、出生缺陷预防日、精神卫生日等宣传节点,积极开展残疾预防知识宣传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等活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和残疾预防素养。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传播方式,提升宣教活动的影响力、实效性,推动残疾预防意识在全社会日益蔚然成风。

预防疾病致残,还需在措施推进上下实功。坚持重点抓、抓重点,关口前移,突出加强慢性病、传染病及地方病、职业病致残防控以及社会心理服务和精神疾病防治,全面实施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三级防控策略,加大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管理力度,做好并发症的筛查与干预,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不断提升疾病致残预防工作水平。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有一个通俗比喻:健康是“1”,财富、家庭、事业、情感是“1”后面的“0”,如果没有“1”,一切都无从谈起。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预防疾病致残,我们都应从我做起,从防病做起,当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科学膳食、控烟限酒、控制体重,积极健身,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愉悦的心情,等等。一句话,就是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

践行健康生活方式,道理很多人都懂,却知易行难。唯有持之以恒地自律自控,坚定地拒绝向欲望和惰性妥协,方能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使自己远离疾病和残疾风险。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人民健康更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新征程上,进一步凝聚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精准发力、绵绵用力,合力推进残疾预防工作,定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共同写好健康这个大写的“1”,更加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发展,让更多的人拥有幸福美好生活,不断开创健康中国新气象。

文/杨维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