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排“红菌”技术斩获国际金奖 北京城市污水处理将扩大“红菌”技术应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1 17:12

微信图片_20240821170938.jpg

8月20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排水集团了解到,由该集团自主研发、设计、建设并成功稳定运行的国际首座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北京方庄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项目,在与来自34个国家的108个项目激烈角逐,脱颖而出,斩获了2024年IWA项目创新奖研发突破类金奖。据了解,这是国际水协(IWA)项目创新奖设立研发突破类奖项以来,亚洲项目首次荣获该类别金奖,彰显了首都国企在国际水务领域的创新实力,体现了中国水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新高度,为全球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据悉,金奖的获得将极大地促进“红菌”技术在本市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微信图片_20240821170912.jpg

在方庄污水厂的生化池中,北青报记者看到,污水“咕嘟咕嘟”冒着泡。池子两边每隔一段距离就布置一个可提升载体模块。工作人员摇动摇柄,渐渐从水中升起或方型或球型的生物载体,其表面可见有红色菌体附着,“这就是污水脱氮的主角——厌氧氨氧化菌,由于其聚集体呈现红色,我们叫它‘红菌’。” 北京学者、北京排水集团首席科学家、科技研发中心高级技术主任张树军解释说,方庄污水厂是国际上率先建成并成功运行的一座运用“红菌”技术处理城市污水的示范工程。

微信图片_20240821170925.jpg

据张树军介绍,如果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养殖废水和垃圾渗滤液等含氮废水中的氮素超标排入水体中,会导致水体黑臭、水华、赤潮等环境污染,因此,脱氮是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需要多种菌接力棒似的参与,反应途径很长;而厌氧氨氧化技术(即‘红菌’技术),不仅能够将原来冗长的脱氮途径大大缩短,而且无需投加碳源,理论上曝气电耗可节约60%,同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目前为止最高效、最节能、最环保的污水脱氮技术,是污水处理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高科技利器。”张树军说,其团队对于红菌的研究已经历了17年的“长跑”。

2006年,北京排水集团就把“红菌”技术作为1号研发课题。然而,当时国内只有少数科学家在进行相关小试和机理研究,基础研发和工程化的难度极大。没有菌种,没有技术,没有配套设备,想要独立研发红菌脱氮技术是从零开始。“红菌本身很难富集培养,当时想向别的单位借‘种’,人家也只是让我们看看,压根舍不得,真是‘一粒难求’。”张树军回忆说,为尽快掌握红菌培养方法,张树军在简陋的铁皮房里争分夺秒开始了对培养器的pH值、氨氮、总氮等20余项指标的连续测量,并根据试验结果改造培养器,优化培养条件。就这样日复一日,终于在第三年的大年初四,他惊喜地发现培养器里缓慢冒着气泡,红菌富集第一步成功了!

自主培养出“红菌”只是技术攻关的第一步,从2009年起,集团继续加快研发的脚步,实现了一系列的首次突破。在国内率先突破红菌工程化培养瓶颈,同时首次实现红菌工业化培养,建成全球最大的菌种基地;这之后,北京排水集团开始尝试在垃圾渗滤液、工业废水等多种复杂高氨氮废水中进行了红菌技术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成功,实现了污水“红菌”脱氮的产业化跨越。

然而,与上述高氨氮废水相比,城市污水中的氨氮含量并没有那么高,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红菌富集培养及冬季低温活性维持更难,如何在更为大量的城市污水处理中运用红菌脱氮,成为了北京排水集团新的课题。于是,2017年,当国内外在城市污水红菌脱氮方面的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未见工程案例报道之际,北排在方庄污水厂建设了城市污水红菌实际工程项目。“城市污水短程硝化稳定维持”、“低基质厌氧氨氧化菌的持留与富集”及“冬季低温下功能菌活性维持”等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一一被攻克。“红菌主要吃两种东西:氨氮和亚硝,在低温的时为了让它在载体上能持留、不脱落还能生长,就必须想办法把它爱吃的送到嘴边上。池子里‘咕嘟’冒着泡正是通过曝气的方式将两种物质送到红菌的载体上,让其能吃饱、富集。”张树军介绍说,在摸索的过程中是动足了脑筋。像刚开始给红菌“喂食”时是通过搅拌的方式,但搅拌不充分,“营养”送不到嘴边,之后才改为曝气;而红菌生长的载体也是一改再改:由球状变成板状,又变成长出很多翅膀的六边形,以避免红菌富集后将表面挡死,污水进不去。

据悉,经过四个冬季低温期考验,目前方庄的项目实现了长期稳定运行,出水总氮平均值为4.21mg/L,最低达0.46 mg/L,远低于北京市地标B(DB11 890-2012)出水总氮15mg/L的要求。同时,与传统生物处理工艺相比较,无需外加碳源,曝气能耗降低40%以上,剩余污泥产量降低50%以上,温室气体减排40%以上。 

北京排水集团表示,城市污水“红菌”技术为我国大规模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提供了全新的升级换代技术,具有极大的市场应用前景,下一步,将积极逐步推动该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同时,“红菌”技术也将迎来更新迭代,“下一步,方庄污水处理的规模计划由现有的7200立方米/天提高至2万立方米/天,这就要求‘红菌’的菌群更多、活性更高、处理能力更强,所以我们正在培育‘红菌’2.0,期待以更低的成本,处理更多的污水,同时,还要近一步降低出水总氮的平均值,提高出水品质。”张树军表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自主研发环保产业核心技术 污水处理量提升一倍以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2
可持续城市污水处理新突破 北工大团队成果发表《自然》子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0
山西灵石:污水处理全回用 助力经济绿色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3-12-24
本市城市污水处理将推动“红菌”技术应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3
80后教授韩红桂:提供污水处理智能优化控制“北京方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7
污水处理池上“风、光、水协同发电” 武汉首创专利可让污水处理“零电费”
武汉晚报 2023-03-30
哈尔滨中心城区部分沟渠返黑返臭,污水直排松花江
澎湃新闻 2021-12-29
中央督察组点名哈尔滨:督办整改只做表面文章,大量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松花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