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近日在办理与健康证有关的案件中发现,部分嫌疑人主动联系相关经营场所,为从业人员伪造健康证及体检报告单。有的嫌疑人甚至伪造了健康证的核验网站,在一些检查中蒙混过关。西城检察院通过大量走访调查了解到,餐饮等行业存在部分从业人员购买、使用假健康证的情况,餐饮服务行业人员购买使用假健康证只为“方便”。此外,健康证明的监管存在漏洞。(7月31日《中国青年报》)
假健康证泛滥是一个老问题,但当前这个老问题又有了新动向。比如出现不少办假健康证的中介公司,他们针对重点人群“送服务到企业”。从伪造事业单位印章、安排虚假体检,到搭建“山寨”验证页面等,服务门类十分齐全,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造假水平已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假健康证泛滥程度在加剧,花样也在翻新。有检察官因此感叹:“在我办理的相关案件中,第一次发现这种情况。”
顽疾难治有很多原因,信息混乱是主要原因之一。不同医院发放的健康证形式不同,有的发放卡片并附有体检报告单,有的就只发一张体检报告单,有的健康证印有二维码辅助验证真伪,有的则没有。健康证样式太多太乱,给了健康证造假可趁之机,也使识假难度加大。健康证样式、体检内容、核验网站和二维码验证等均应该统一。此外,查验本地办理的证件真伪相对方便,一旦跨地区查验,就涉及到不同地方和医院之间的数据堵点。只有消除信息梗阻,才能下好跨区域监管“一盘棋”。
办证服务不到位,也是假证泛滥的一大原因。现在多地虽然出台了健康检查费用减免政策,可走正规的体检渠道,往往要排长队以及等待数日。办证者又多为“打工人”,他们等不起也不愿意等太久,觉得不如买假证快捷划算。提高正规途径体检与办证效率,才能让更多人选择走正道。现在不少企业不仅放任员工办假健康证,而且还鼓励和提供便捷,对于这股背后力量,也要将之揪出并强化整治。
更难改变的,是观念与习惯。假健康证泛滥已久,导致一些人的是非观念已颠倒,认为“假办”才正常、“真办”属例外的人不在少数。只有让办假证者无法图“方便”,并且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方能渐渐扭转失衡的天平,从而不断挤压假健康证的生存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健康证打假既要通过雷厉风行的行动见到成效,更要立足长远,有融化坚冰的韧劲。
健康证只有真办才能将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病等疾病患者挡在餐饮服务等行业之外;健康证一旦假办,经由餐饮等服务传播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不管过去存在哪些困难和漏洞,打假不能只靠老办法。只有更新手段,突破监管难点,方能尽快治愈这一顽疾,让健康证真正发挥出维护健康的作用。
文/秋实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