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来临,
游泳是许多人喜爱的休闲娱乐方式,
游泳既能消暑又能健身,
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甚至会染上一些“泳池病”。
为什么游泳池会有
如此大的隐患?
如何“玩得开心,游得健康”?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下
01
什么是泳池病
泳池病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类由游泳池引发的疾病的统称。
没有及时清洁的水池里会存在细菌和病毒,对于眼睛来说,会造成急性结膜感染,比如俗称“红眼病”的急性结膜炎。
同样的,如果感染到了鼻子或耳朵里,可能会导致鼻窦炎或中耳炎;而误吞了不洁净的泳池水,则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
因此,在游泳时建议佩戴游泳眼镜、耳塞、鼻夹等,不要用手揉眼或用不干净的毛巾擦眼睛。
游泳后应滴眼药水,充分淋浴,以避免健康隐患。
02
泳池病的来源
虽然泳池有一定的卫生标准和消毒策略,但某些不文明行为还是会增加泳池病的风险。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份对143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包括:
入池前不冲淋(59.3%);
在泳池小解(57.1%);
游泳不戴泳帽(55.6%);
入池前不浸脚(55.4%)。
除此之外,受访者在泳池游泳时遇到过的其他不文明行为还包括:
向泳池吐痰(46.9%)
在泳池里搓澡(39.9%)
患传染性疾病入池(27.8%)
03
夏季游泳易患哪些常见的泳池病
咽结膜热
咽结膜热是一种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的病毒性结膜炎,可借手、毛巾等为媒介,从眼结膜侵入人体而导致发病,在夏季经游泳可传播。前驱症状为全身乏力,体温上升至38.3℃-40℃。
自觉流泪、眼红和咽痛。体征为眼部滤泡性结膜炎、一过性浅层点状角膜炎及角膜上皮下浑浊,耳前淋巴结肿大。
咽结膜热病程10天左右,有自限性。如果孩子游泳后几天出现发热等情况,要注意咽结膜热的可能。
预防措施:
咽结膜热发病期间勿去公共场所、游泳池等,以减少传播机会。预防咽结膜热应加强对游泳池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
其病原体可由多种病毒和细菌引起,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病原体通过污染的手、毛巾、眼睛、脸盆、游泳池水等接触眼部间接传播。
主要临床表现为异物感,眼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能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
不共用毛巾、脸盆、手帕等物品;勤洗手,不揉眼睛;游泳时戴泳镜,若游泳后感觉眼部不适,可使用利福平眼液或氯霉素眼液进行预防。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的中耳黏膜化脓性炎症,常因游泳而发病。
主要症状为耳痛、听力减退及耳鸣,鼓膜穿透后出现流脓及畏寒、发热、倦怠等全身症状。
预防措施:
泳池水入耳后,可将头向水侧倾斜,或辅以单脚跳动,使其自然流出,切忌用手或他物去抠。
为防止池水进耳,最好是戴耳塞。游泳后一旦耳痛需及时就医。
沙眼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结合膜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急性发作期时眼红、眼痛、异物感、流泪及黏液脓性分泌物,伴耳前淋巴结肿大。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传染,加强对游泳池的卫生管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并保持清洁和不用手揉眼,用流动的水洗脸。
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应用抗生素治疗。
04
夏季游泳如何避免泳池病
长期在不合格的泳池中游泳可能会引发皮肤病、耳部炎症、消化道传染病等。在关注泳池卫生的同时,作为泳客的我们,更要注意自身身体情况和个人卫生。
鉴别游泳场所卫生状况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游泳环境需要游泳场所、泳客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
01
对泳客的要求
①泳客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炎、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性病等患者和酗酒者不得进入泳池游泳。
②泳客下水前,必须冲净全身,穿上洁净的泳衣裤及戴好泳帽进入泳池。
③泳客绝对不能在游泳池内大小便、吐痰或擤鼻涕等。
02
泳客的自我保护
①佩戴游泳镜,近视眼可佩戴有度数的泳镜,不要戴隐形眼镜以免感染。
②自带个人用品,泳客最好自带拖鞋、浴巾等个人用品。
③泳后清洗,游泳后要用清水冲洗全身,头部、脸要重点清洗。
④滴眼药水,每次游泳后最好及时滴抗菌素眼药水,能起到预防感染、缓解或消除游泳引起的结膜充血及其他不适症状。
03
水上乐园的注意事项
去水上乐园游玩时,除上述内容外,泳客还需关注以下几点:
①注意防晒。夏季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是紫外线最强烈的时候,此时应选择涂抹防晒指数在30以上的防晒霜,尤其不要忘记在脚、耳朵和鼻子上仔细涂抹,尽量避免晒伤。
②为保持水质清洁,不应将食物、饮料带入游玩区域。
夏季游泳
这些安全小知识请收好!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