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6月3日—6月9日),中国将公布多项重要经济数据,机票燃油附加费下调;国际上,欧洲央行议息……下周还有哪些大事值得关注,快来看看吧!
中国
全国高考将举行
根据《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今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进行语文与数学。6月8日进行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与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一般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据教育部微信公众号消息,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
郑商所将挂牌交易花生期货2505合约
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布公告,经研究决定,自2024年6月3日起挂牌交易花生期货2505合约,挂牌基准价为花生期货2504合约前一交易日的结算价。此后,执行旧合约到期挂牌新合约规则。此外,郑州商品交易所将自2024年6月3日起,在仿真环境开展红枣、玻璃期权仿真交易,首日挂牌标的月份为2409、2412及2501的红枣期权合约,标的月份为2409、2410及2501的玻璃期权合约。
中国航线燃油附加费将下调
自6月5日起,航司将下调中国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其中,800公里(含)以下航段向每位成人旅客收取燃油费从40元下降至3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向每位成人旅客收取燃油费从70元下降至50元。另按成人普通票价10%计价的婴儿免收燃油附加费。
全国“爱眼日”将到来
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周活动的通知》,明确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周活动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活动时间为6月2日至7日。
数据
国际方面,6月3日,印度、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韩国、日本等多国将公布制造业PMI;6月4日,美国将公布4月全部制造业新增订单和4月耐用品新增订单,德国将公布4月失业率和失业人数;6月5日,欧盟将公布4月欧元区PPI同比和环比,印度、俄罗斯、德国等国将公布5月服务业与综合PMI;6月7日,德国将公布4月贸易差额。
中国方面,6月7日,中国将公布多项重要经济数据,包括5月进、出口金额,5月官方储备资产,5月黄金储备,5月贸易差额等。
会议
2024重庆车展开幕
6月7日—16日,以“智启新程潮领未来”为主题的2024(第二十六届)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将在两江新区举行。本次重庆车展预计展出总面积16万平方米,小米、仰望、智界、鸿蒙智行等新兴品牌将携热门新车亮相重庆车展。
2024中国纺联大湾区纺博会将启幕
2024年6月5日—7日,中国纺联大湾区国际纺织服装服饰博览会(简称大湾区纺博会)将携三大展——intertextile大湾区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yarnexpo大湾区国际纺织纱线博览会、PHValue大湾区国际针织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区)举办。2024中国纺联大湾区纺博会展出规模60000平方米,汇聚全球1000多家优秀纺织服装企业。
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将在沪举办
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将于6月5日—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该展会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由主题展览、系列论坛、贸易对接三大板块构成。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600余家国内外企业集中亮相。
2024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拟召开
据媒体报道,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拟于6月初(6月5日—6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本次座谈会的主题是“谱写长三角一体化新篇章,勇当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国家相关部委领导、长三角专家和企业家代表、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将参加本次座谈会。
市场
下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6140亿元逆回购到期
Wind数据显示,下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614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到期量分别为20亿元、20亿元、2500亿元、2600亿元和1000亿元。
172只新债券发行
Wind数据显示,下周,将有172只新债券发行。从发债规模看,排名前三的为24附息国债10(续发)(1360.00亿元)、24特别国债01(续发)(450.00亿元)、24农行永续债02(400.00亿元)。
新股
Wind数据显示,A股下周(6月3日至6月7日)没有新股申购或上市。H股将有2只新股开启申购,一脉阳光与宜搜科技于6月3日申购。此外,优博控股将于6月3日上市。
国际
加拿大央行议息
据外媒报道,加拿大央行将于6月5日宣布利率决议。在此之前,加拿大统计局称,在3月份经济停滞之后,4月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可能增长0.3%。第四季度GDP年化增长率从最初报告的1.0%修正为0.1%。该数据促使金融市场将6月5日降息的押注从之前的66%提高到近83%。
欧洲央行议息
欧洲中央银行(ECB)6月6日召开议息会议,市场预测很有可能将其主要利率从目前的4%下调0.2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ECB可能会先于美联储降息,市场忧虑这可能会导致欧元贬值,并通过提高欧元区进口商品价格推高通胀。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