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化追求竞赛成绩无益孩子成长
中国教育报 2024-05-15 10:35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但很多迹象表明,中小学生“卷”竞赛势头不减。从博导下场小学生竞赛,到硕士落败初中生科创竞赛,还有蒙特卡洛算法、胶质瘤干细胞等课题,不少中小学生科创竞赛的获奖项目已经过于“超纲”,一度被怀疑是一群成年人在参赛。

据媒体报道,有科创竞赛评委指出,近两年参赛学生人数明显增多。其实,我国近年来一直在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而规范竞赛的目的,就是淡化竞赛的功利色彩,让竞赛回归发展学生兴趣的本位。但一些家长还以功利心态对待竞赛,甚至为了让孩子获得竞赛奖项,要么亲自上阵,要么请人代做竞赛作品,这不但破坏竞赛秩序,也会误导孩子对发展兴趣、培养特长的看法,让孩子从小习得弄虚作假的行为。

要让竞赛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兴趣培养的作用,一方面需要竞赛主办方严格规范竞赛评奖,识别参赛作品中的成人痕迹,遏制竞赛中的成人代做乱象。另一方面要引导家长从发展孩子兴趣的角度而不是功利的角度对待竞赛,要重视参赛过程对孩子的锻炼,而非追求竞赛获奖。

我国规范中小学竞赛,而不是取消竞赛,是为了治理竞赛热,同时给有某方面兴趣、特长的学生展示的舞台。中小学生家长对待竞赛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如果孩子有某方面的兴趣、特长,可报名参加相应的竞赛,而如果孩子没有相关的兴趣、特长,则最好不参加竞赛。而且,参加竞赛不应追求获奖,而要重视对孩子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在国家层面规范竞赛、治理竞赛热后,中小学生还“卷”竞赛,是因为不少家长并没有转变对待竞赛的功利心态。

部分家长还固执地认为,竞赛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升学加分,获得某种录取优惠。事实上,从“小升初”到中考、高考,竞赛获奖都几乎无法在升学中派上用场。我国已经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实行公办民办同步招生,电脑摇号录取,并取消了初中特长生招生。除此之外,在高考招生中,已经取消竞赛获奖加分政策,在强基计划、综合素质评价中,竞赛获奖学生也不享有录取优惠。现实中,有机构承诺参赛“包获奖”,令一些学生家长担心孩子不参赛获奖会吃亏。这些不过是机构在做竞赛的生意。这些机构的行为不但涉嫌违规经营,而且是公然破坏竞赛秩序。

家长应该明白“包获奖”的竞赛并无锻炼孩子的实际价值,而是弄虚作假。不择手段获奖,不是为孩子好,而是害孩子。对此,监管部门要查处一些机构与竞赛主办方存在的利益输送关系,切断竞赛与培训之间的利益链条,把那些存在违规行为的竞赛淘汰出白名单。而竞赛主办方要维护竞赛的声誉,则必须严把评审关。事实上,中小学生的参赛作品,被质疑超过硕博水平,是不难查证的。有的基于学术常识即可判断。另外,对于入围的参赛作品,应该增加学生答辩环节,通过现场答辩,可了解学生自主参与、完成作品的情况。如果作品完全由成人代做,或者学生只是做了其中很少一部分工作,有经验的评委是很容易发现的。中小学生参加竞赛,需要老师指导,但老师指导和老师代做是两回事。

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为杜绝中小学生竞赛“成人化”,要对查证作品属于成人代做的学生及代做的成人,严肃追究责任,将此记入学生的诚信档案,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这可起到警示作用,提醒家长盯着获奖、升学目标参加竞赛,并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特长发展。我国之前存在的竞赛热,源于家长过于功利对待竞赛,这导致不少获奖的学生在获奖、升学后,丧失对相关学科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需要摆脱功利化、短视化,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对待竞赛。

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一种说法 | 青少年科技竞赛为何又现“拼爹”质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1
青少年科技竞赛为何又现“拼爹”质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1
“黑竞赛”屡禁不绝,中小学竞赛项目该如何规范
光明日报 2024-02-27
中小学志愿服务要远离指标化功利化
中国妇女报 2023-12-05
中小学生寒假作业减负“打折扣”
北京日报 2023-02-07
中小学违规竞赛活动调查:警惕变身冬令营的“黑竞赛”
法治日报 2023-02-07
警惕变身冬令营的“黑竞赛” 中小学违规竞赛活动调查
法治日报 2023-02-07
北青快评|治理“黑竞赛”,不能局限于“露头就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