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夏日,“减肥”又成为热门话题。一个苹果加咖啡,或者煮玉米和鸡蛋,或者一盒生菜,就是一餐,只要能维持身体正常运转即可……这两天,主打方便、快捷的“生命体征维持餐”火了。媒体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发现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极简风工作餐,在小红书上该关键词相关帖子超6万,微博上相关话题已经超1亿阅读。(4月18日《现代快报》)
在过去食品匮乏年代,因营养缺乏导致的疾病威胁着民众的身体健康。受此影响,不仅“吃了吗”成为常见的招呼用词,而且劝人尽量多吃也成为一种礼节。但时过境迁,当前食品的数量充足且品种丰富,食品由摄入不足变成摄入过多,以至于吃喝太多导致疾病,成为当前食品带给民众的一大威胁,超重和肥胖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困扰。在此背景下,轻食或减少餐次等做法,就容易受到更多人的青睐。“生命体征维持餐”作为一种新颖的做法,其存在有其合理性。
但追捧“生命体征维持餐”也要避免过犹不及。现在网上流行的“生命体征维持餐”整体热量较低、营养元素单一。因此,偶尔吃一吃“生命体征维持餐”,对于过度摄入食品等行为具有纠偏作用,假如长时间如此,就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等现象。更关键的是,摄入食品的种类过于简单,就可能出现单一营养素(如微生素、微量元素等)缺乏,从而导致相关疾病。再加上这类食品通常主打生吃,对于已习惯熟食的消化系统是一种考验,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消化道出现相应症状。
“生命体征维持餐”走红的背后,还隐藏着民众对待饮食好走极端这个普遍问题。要么放纵自己大吃大喝,要么过度节食,是对待饮食的两个相反的态度,两者有其一的人不在少数,甚至不乏有人两者兼有且交替出现。如此不仅容易导致身体患病,还可能出现与饮食有关的心理问题。进一步而言,对待饮食易走极端,对待健康与生命同时如此。平时不重视健康问题,等身体出了毛病才重视越来;或一边糟践身体、一边养生等极端现象也很常见。“生命体征维持餐”走红,不仅说明已有不少人将之当成减肥的好方式,而且随着话题的热度增加,可能出现越来越多的效仿者,对此,社会要有所预见和防范。
民以食为天,有关饮食方面的一些动向,值得社会关注。其实,对于饮食与营养,相关部门一直在强化指导。不仅《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文件指明了大方向,而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则在动态更新。国家卫健委近期编制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等文件,更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项指导。“生命体征维持餐”走红一时可理解,但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应该相信权威,不盲目跟风,理性约束自己并持之以恒,个人才能与食品和谐相处,从而让食品增益而非减损健康。
文/唐传艳
图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