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在中东的竞合关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3 07:24

2024年4月8日,北京,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出席记者招待会

近几周,中美双方为寻求稳定双边关系进行了一系列高层接触。继两国元首举行电话磋商,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时隔九个月后再次访华并与中国总理李强等高官举行会晤,向中方传达美方“无意脱钩”并加强合作的既定政策。据悉,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将在未来几周内访华。舆论认为,中美正在进一步调适竞合关系。

在此背景下,4月12日,主题为“中国、美国与中东”的中美学术研讨会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落幕。研讨会由美国著名智库史汀生中心发起,双方学者围绕“地区动态与外部介入”“中国地区安全作用”“中美中东关系评估”“地区经济合作与能源转型”等四大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和热烈的交流,并就中美加强合作,推动中东实现良治的可能性及前景交换了看法与建议。

参加研讨会的学者分别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学院,以及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双方认为中美在解决巴以冲突、实现能源安全和地区稳定等方面都具有合作潜力与前景。美方代表普遍反映,通过对话对中国中东问题的立场和理念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磋商成果将对美方政策界的判断和建议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美国调整战略与外交布局特别是重心向印太地区转移,以及拜登政府强调并突出对华关系的竞争性,美国对中国重视中东外交以及中东国家普遍加强和密切对华关系心存忌惮。而外界有人也忽视了中美作为两个世界大国的共同利益与合作实践,夸大了中美关系的矛盾和张力,甚至误读了冷战结束30多年来双方在中东的利益交集点与诸多成功合作范例。

首先,美国与中国在中东存在诸多相同和相似的核心利益和战略诉求。美国的中东政策目标体现在奥巴马总统2013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发表的长篇演讲中,此后两届政府“萧规曹随”,没有重大变化。该目标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确保地区盟国安全与伙伴安全;确保能源自由输出;消除恐怖主义危害;限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开发。

中国中东外交的核心关切显而易见,且与美国大同小异。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坚决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努力维护与所有地区国家的友好关系,支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中国努力确保中东能源生产和出口安全;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寻求和扩大工业品市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次,中国在后冷战时期积极参与中东治理,并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框架下与美国存在颇多影响地区格局与走势的安全合作范例:由于中国在安理会的积极配合,美国得以领导多国部队发起“沙漠风暴”恢复科威特主权;有赖于中国的合作与斡旋,美国得以与伊朗签署核协议;中国反对美国单方面发动伊拉克战争,但是深度参与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国积极参与中东维和及非洲之角的反海盗行动,受到美国欢迎与肯定;中美在叙利亚问题上分歧明显,但不妨碍中国海军协助美国在地中海上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即便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与美方立场差异较大,但中国积极支持美方提出的“两国方案”……

外界认为中美竞争加剧,甚至将这一态势投射到中东,一方面缘于美国减少投入、实施战略收缩,而中国实力增强且与中东国家合作日益加强和深化;另一方面是美国的霸权心态、思维、逻辑导致“疑邻窃斧”。美国主观预设中美竞争无处不在,甚至担心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中东新霸主。由于掉进了“国大必强、国强必霸”的惯性认知陷阱,不少人忽略或故意无视中国一以贯之的坚决反霸和永不称霸的政策宣示。

早在1974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联大发表有关“三个世界”划分及中国外交政策时就明确强调:“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变了颜色,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到处欺负人家,侵略人家,剥削人家,那么,世界人民就应当给中国戴上一顶社会帝国主义的帽子,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且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

中国综合实力已今非昔比,但依然坚定地延续邓小平对世界的外交承诺。2016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东三国时晓谕天下:“我们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

由此可见,中美博弈中东,存在符合两国国情、国际法规则和时代变化的政策差异和良性竞争,但更有世人共同见证的协商与合作。在中东经历罕见的战乱、动荡并波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今天,中美更有理由求同存异并扩大、深化和加强合作,为双方的战略互信和共尽大国义务寻找新的良性开拓空间和稳定压舱石。

文/马晓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