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这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资源安全保障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着力点。
废弃物兼具污染性与资源性双重属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往往更多关注废弃物的污染性特征,而忽视了其资源属性。事实上,废弃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环境允许、经济可行,依靠科学技术就可将废弃物变废为宝。将废弃物循环利用起来,是全球处理废弃物的普遍共识和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对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先后出台,对产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不过,我国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体系上仍不完善、在发展路径上存在堵点,存在产业用地需求难以保障、项目投资回报不高、多元化投融资手段欠缺、社会资本参与度低等问题。对此,要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综合施策、重点突破,让废弃物释放“绿色潜力”。
要完善用地保障机制,将社会源废弃物分类收集、中转贮存等回收设施建设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在城市规划中留出一定空间,用于保障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建设支持,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落实落细。推广应用绿色信贷、债券、信托等绿色金融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
发展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涉及环节多、领域多、部门多,离不开协同推进、形成合力。比如,在政策协同方面,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法规和标准规范,打通资源、能源、废弃物、碳排放协同管理的堵点,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与“双碳”目标、美丽中国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协同,提升政策的整体效能。在部门协同方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通过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协商决定重大事项、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通过构建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实现各个方面通力配合。在区域协同方面,应鼓励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建立健全区域废弃物协同利用机制,支持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项目,实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避免一哄而上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科技创新是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应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紧密合作,联合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推动关键技术、核心器件、重点产品研发创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打通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还可通过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动态更新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将废弃物循环利用关键工艺技术装备研发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助力产业做大做强。
文/王东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