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风靡,其付费模式也饱受争议。通常来讲,前几集观众可免费观看,在某个剧情转折点则需付费观看,付费充值采取的是虚拟币交易,观众需先充值购买钻石、K币等虚拟币,再解锁相关剧集,每集花费从几十币到几百币不等。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乍看上去每集价格不高,但由于短剧集数较多,不知不觉中花费超百元。最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民声直通车接到市民反映,称在观看短剧时遭遇了诸如“自动续费不提醒”“虚假宣传”“退款难”等套路。
不久前,许先生打开手机支付宝账单,发现自己账户中莫名其妙多出两笔自动扣款的89.7元订单,一笔产生于3月2日,另一笔则在1月31日。他对此一头雾水,完全不记得自己曾经购买过什么产品,而扣款界面的商品说明也没有任何提示,只标注“如需帮助请联系QQ”。许先生继续往前翻,发现附同样备注的,还有一笔0.03元的订单,这才想起来自己曾购买了某小程序的短剧会员。
原来,1月底,许先生在短视频平台刷视频时,点进一个小程序观看短剧,页面曾跳转出“三分钱尝鲜会员”的选项,“当时想着就0.03元,随手点了观看。”可他记得,相关界面并未提示过后续还要继续扣费,“要是知道后续扣这么多,我肯定不会付的,况且我后面也没有再看过”。他随即通过QQ联系了客服,要求退费,客服却称许先生在看短剧时支付过一笔0.03元的会员试用,开通时有提示过自动续费服务。
王女士对于短剧会员扣款这件事也是“后知后觉”,她之前开通过某视频平台的小额免密支付,在视频平台首页刷视频时看到了短剧,就连续看了几集,却没想到在付费时直接免密支付解锁了付费剧集,几小时后才发现扣费提醒。“要是几元钱就算了,可有的短剧直接扣了我几十元”,她向记者展示了当时的一笔订单,详情显示这笔49.9元的支出为“某短剧平台3天会员”。王女士称她曾尝试退款,对方却表示已经有观看记录,无法退款。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记者留意到,不少小程序在付费页面自动勾选了“默认开启自动解锁下一集”的选项,有的短剧小程序声称“几分钱可以试用会员”,但却在没几天后悄悄再次扣款。有网友与客服理论,客服却表示,会员试用时已勾选了自动续费服务,默认消费者知晓并选择自动续费。有的自动续费甚至是按周续费,比如陈女士就发现自己父亲的支付宝每隔一周都会被扣掉近百元的短剧会员费用。
此外,由于短剧具有多渠道投流、先充值后观看、依靠第三方小程序等特性,还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消费陷阱。蒋女士去年底偶然刷到一部短剧,名为《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点击观看后就跳转到一个名为“斗金剧场”的小程序,在小程序内进行选集观看。“女主演技很自然,剧情也是穿越的,看了很‘上头’,当时短剧小程序显示这部剧有245集。想着慢慢看,就充值了3个月的会员,付了99.9元。”结果当她看到80集时,却发现这部剧已完结。她转而去观看平台上的其他短剧,发现质量“完全不在线”。
在年轻人疯狂“上头”的同时,不擅长手机操作的老年人也正成为被短剧收割的对象。同一部短剧会在不同的短剧小程序上架,再通过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进行展示和引流。有些老年人是在社交媒体推荐中刷到这些视频,再点击进入短剧小程序中观看。不同平台、小程序间的切换,对于老年人来讲,可能会出现为同一部剧集在多个短剧小程序中重复付费的情况。
监管规则的缺失和投诉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乱收费现象层出不穷。如果不加以监管,这种割韭菜式的红火又能持续多久?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平台方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第三方用户资质审查和付费机制审核的力度,不能因为交易发生在第三方小程序就推脱平台自身的责任,应建立起快速反应的投诉渠道和惩戒机制,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
文/栗思 王一凡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