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接到一个特别的热线电话。居民韩先生通过110转12345市民服务热线,向西长安街街道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以下简称“困服所”)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据了解,韩先生夫妇两人均为视力一级残疾人且患有多重疾病,唯一的女儿远嫁,长期无来往,夫妇两人的日常生活难以得到保障。去年年初,韩先生老伴儿治疗抑郁症的药没有了,急需去医院买药,无奈之下拨打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寻求帮助。
接到电话后,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立即安排困服所工作人员入户,帮助韩先生夫妇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建立精准帮扶台账,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对韩先生夫妇开展个案帮扶服务。
“韩叔叔,您的药是不是快吃完了,我明天去帮您开药!”“最近阿姨的血压、血氧都正常吧?”“家里有什么困难,您随时联系我!”……在帮扶的一年里,困服所工作人员的真诚和热情,一点点融化着韩先生夫妇的心。
从最初的不信任,到后来主动将医保卡、身份证交到工作人员手中,韩先生夫妇的生活也渐渐变得开心起来。一年里,大街上、公交上、医院里都留下了工作人员陪伴韩先生夫妇的身影,韩先生经常说:“你们就像是我的‘眼睛’”。
一通热线,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畅通的是政府与群众间的沟通渠道,解决的是群众“急难愁盼”的合理诉求。
类似于韩先生的例子在西长安街街道还有很多。今年2月21日,西长安街街道接到北新华街社区居民王先生打来的热线电话,称自己突发脑梗,在床上无法行动,家中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母亲瘫痪在床,现在无人照顾,希望社区能够提供帮助。
接到诉求后,西长安街街道第一时间响应,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王先生家中,通过120将王先生送到北京市第二医院治疗。同时,街道安排市民服务中心养老驿站护工照料王先生的母亲。第二天早上,因进食困难,社区工作人员将王先生的母亲也送至北京市第二医院治疗。
随后,经相关单位共同研究,依据政策,由西长安街街道对王先生实施急难型临时救助,为其发放急难救助金8370元用于医疗救治。
同时,街道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到医院探视,关注母子两人的医药、饮食、护理等费用,视情况启用民生备用金再行救助,保障得到应有救治。因王先生的母亲户籍为朝阳区小关街道,西城区民政局、西长安街街道分别对接朝阳区民政局和小关街道,通报有关情况,协调做好救助帮扶。
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街道在服务中不断深化和落实困难群众帮扶政策,加强对困难家庭的综合服务关注,分类施策,落实“一户一策”,链接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困难家庭提供丰富多元的救助方式,聚焦救助方案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实现弱有所扶。
据了解,西长安街街道建立《困难群众精准救助台账》,准确掌握特困人员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及时向照料护理人反馈所发现的问题;制定《街道巡查探访记录表》,每月巡查探访困难群众一次,如实填报困难人员情况;定期对辖区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巡查,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妥善处理和安置;对符合个案标准的六类对象,签署《个案服务协议》,开展个案帮扶。
截至目前,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已建立精准救助台账407户,其中社会救助对象406户,困难群众1户,困难群众建档率为100%。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编辑/彭小菲